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資中筠:中國最可怕的是全民腐敗

http://www.CRNTT.com   2012-11-25 09:23:57  


 
  市場經濟需平等的權利

  談經濟,我們的目標是什麼?若是單純為了GDP,或為了外揚國威、炫耀一個光鮮、輝煌的“盛世大國”,那麼“舉國體制”、“舉省體制”乃至“舉縣體制”確實有效。中國的大部分GDP是來自地產投機而不是高科技創新得來的。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是賣地。若真正以人為本,承認人除了滿足口腹的需求外,還要有思想精神的追求。若除了短期的GDP增長數字,還著眼於中華民族長遠的“文明崛起”,那麼,應該承認,竭澤而漁、飲鴆止渴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中國已到了拐點。

  健康的市場經濟需要平等的權利以保證公平競爭,需要健全的法治以規範和執行遊戲規則,而配套的制度是民主而不是專制。在專制制度下的市場經濟也許可以在短期做出來成績,但必將制約長期的發展。此外,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它在促進優勝劣汰的同時也造成“弱肉強食”,製造著不平等。一個好的體制既要保護優勝劣汰,又要遏制或彌補“弱肉強食”的弊病。

  現在嚴重的社會分工不是市場的競爭造成的而是權力嚴重受到侵蝕,基本的人權得不到保證而引起的社會不公。如果說美國的利益集團華爾街的大老板們挾持了美國的政府的話,我可以說實際上我們的政府本身就是大老板,就是最大的資本家和利益集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政治體制非改不可。可是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改革也是極其困難的,這是同一個根源。另外一點,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跟美國有相同之處的,全球化分配是極端不公的,絕大部分的利益進入了權貴和暴富群體的口袋裡,而廣大的勞動者只分得了非常小的一塊蛋糕。但跟美國有一點不同,因為過去中國是處於極端貧窮和完全沒有權利的情況之下的,所以有了這點鬆動了這點分配,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底層的人的生活也還是有所改善的。所以,雖然很多的企業家都已經提出來不能一天到晚只關注GDP的不斷增長,剛才也有人談到了是不是可以放慢一點腳步來進行一些調整,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其原因是經濟利益的絕大部分的集團,只有不斷地把這個蛋糕做大才能剩下一小塊來分給老百姓以使得他們不造反。他不可能調整為我那80%讓出再讓出10%來,這個可能性不大。

  到目前為止,老百姓還得到了一些利益,但是以後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個是國際的條件,比如說國際市場上縮小了,這點我也不用多講了。還有一個是下一代新的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一方面機會越來越少,一方面要求越來越高。這個要求並不是說不合理的。他不再忍受上一代父輩所不能忍受的條件,這種權利不公造成了財富不公,也造成了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分配都是不公的。這是中國所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樣的不公一定會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平則鳴。

  最後,我想說,一個好的國家,好的社會應該做好事容易,做壞事難。好人得到好報與惡人得惡報的概率要高。這樣就是,人心向善,正義公平得以發揚。從近期看,政府公信力強,社會得以穩定。長遠來看,足以振興民族精神,優化民族素質。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特別是在當前矛盾迭出的轉型期可望避免大動亂,實現和平過渡。

  而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做好事難,做壞事易。即便當前官民共同大力提倡的“慈善事業”,有善心做善事為弱勢群體雪中送炭者,往往遇到重重阻力。年輕人走進社會,要保持清白,守住道德底線,不但難以生存,且須隨時準備作出犧牲。而與貪腐同流合污、向黑暗勢力低頭妥協則順風順水。以這樣的社會矛盾和“被和諧”的民怨,一旦經濟發生動蕩,恐怕難有今日我們所譏笑的他國民眾的承受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