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如何走出需求收縮型衰退

http://www.CRNTT.com   2012-11-28 08:53:18  


2013年,中國經濟將保持一個平穩增長態勢。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訊/中國經濟正處於兩個維度的大調整之交匯點:其一,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世界經濟經過大滯脹、大緩和,目前步入大調整時期,發達經濟體遭遇債務收縮型衰退,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很長的時間;其二,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也正步入調整時期,遭遇需求收縮型衰退,實現轉型升級需要很長時間。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博士文章稱,這是個壞消息,因為中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外部環境趨緊,內部經濟增長失速。這也是個好消息,因為中國經濟需要“涅槃重生”:度過轉型升級困難期,走向內生動力驅動型繁榮。

  當前,一部分人產生了強烈的悲觀情緒,“蓬山此去無多路”,那希望的“青鳥”何時才能來“探看”?這種情緒是正常的,是國際國內經濟的大氣候和小氣候決定的。並且,我們知道今天的世界“何以至此”,卻不知道“去向何方”:全球經濟何時能走出低迷?中國經濟何時能走向繁榮?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出現轉型困難是正常的,市場出現悲觀情緒也是正常的。

  文章表示,與其悲觀,不如靜下心來理性分析當前的形勢,客觀看待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不能過分樂觀,但也不宜過分悲觀。30多年來,中國經濟基本上就是在這兩種態度的膠著中快速發展的。

  君不見,自2008年以來,經過四年調整,世界經濟已經處於大調整時期的第二階段。雖說發達經濟體的財政再平衡限制了寬鬆政策的空間,衝擊了新興經濟體的傳統發展模式(這正是債務收縮型衰退的必然結果),並且債務的最終解決尚需時日,但要看到,歐債危機已經很久沒有更壞的消息了,美國經濟的自我調整能力仍然強大,財政懸崖問題已被充分討論、充分預期,民主、共和兩黨雖針尖對麥芒,但恐怕誰也不會在關鍵時刻抹自己的脖子。

  君不見,自2008年以來,經過四年調整,中國經濟正在逐漸擺脫全球金融危機的陰霾,積累增長動能,萌生增長點。2012年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儘管這一基礎還並不牢固。實際上,以中共十八大的召開為標誌,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從長期看,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主要內容的新“四化”,正在演變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