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敬璉:重啟改革步子已邁出 落實是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2-11-28 08:52:53  


吳敬璉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9%等成績的取得與改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改革一度成為解密“中國奇跡”的一把金鑰匙。當前,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斷惡化,新的改革任務擺在黨和政府面前。在十八大報告中“改革”被提到了86次,其中兩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

  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在十八大剛剛閉幕的幾天內,北京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中國經濟學家年度論壇、首屆金融街論壇三場高端論壇先後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敬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世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三位著名經濟學家分別在三個不同場合暢談今後改革發展路徑。

  吳敬璉:重啟改革步子已邁出 落實是關鍵

  上世紀60年代以後,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執行了出口導向政策。這種政策用各種各樣的政策來保持出口大幅度增長。用進出口彌補國內需求不足,支持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從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開始,東亞國家和地區陸續出現外匯結餘大量增加的問題。為了維持本國貨幣的低估,中央銀行就要不斷地借助外匯市場收購外匯,保持本國貨幣的低匯率。於是引起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的大量增加和流動性的過分增長,導致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當資產泡沫破滅以後,就出現了危機。

  21世紀初,中國也感到了這種壓力。所以,2005年中國開始外匯改革。現在看來,外匯改革比較平穩。我估計,我國現在的匯率水平是在均衡點附近。

  對於中國來說,需要增加流動性用短期政策來保持經濟的穩定。但是,短期政策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中國的根本性問題是增長模式問題。從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中國從蘇聯引進了蘇聯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利用大規模向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投資帶動經濟增長。這種增長模式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投資率不斷地提高,消費率不斷降低,最終造成國內消費需求不足。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現在的投資率接近50%。

  21世紀初期,我們已經認識到這種模式不能長期維持。早在1995年就提出來要改變增長模式,要從投資和出口為驅動的增長模式轉變到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為驅動的增長模式。

  如果不能夠在經濟增長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那麼,這個長期問題是難以解決的。特別是碰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發達國家出口增速放緩,高速度增長就不能維持了。當出口需求降低,怎樣才能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呢?如果不能提高效率,惟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投資,繼續提高投資率,那麼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不斷提高投資率,消費率不斷降低,需求變得更加不足。需求不足解決的辦法是增加投資,增加投資的結果是使得最終需求更加不足。

  所以,從長期來看,中國亟須改變這種增長模式,要提高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這才能夠維持一個比較合理的、合適的增長水平。

  經濟增速是10%、8%,還是7%不是主要的問題,問題是增長中哪一種因素的貢獻更大。如果我們能夠提高效率對增長的貢獻,即使G D P增速低一些,也不會有問題。問題在於,從1995年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列入“九五”規劃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這種模式的改變進展緩慢。

  從“九五”規劃提出要實現兩個根本轉變,一個根本轉變是從粗放的增長方式轉變到集約的增長方式,另外一個根本轉變是從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九五”計劃因為是在一個大改革的背景下實現的,所以,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濟效率有所提高。

  在“十五”計劃期間情況發生了逆轉。“十五”計劃開頭很好,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化加速對於整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在城市化加速的情況下,各級政府手裡都掌握了一個巨大的資源土地。各級政府從農民征購土地的時候按照農業生產的成果計價。而在城市出售土地的時候,則是按照城市的土地出售。各級政府利用土地這個資源抵押換來貸款。用這些錢去發展重化工業。所以“十一五”規劃再次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主線。

  對於如何解決體制上的問題,最近幾年來有很大的爭論,基本上是兩種方向。一種方向是要強化政府對於整個經濟的管控;另一種方向是堅持改革開放道路。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這個爭論應該說作出了結論。就是我們要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路線,而且要進一步提高。

  所謂堅持改革開放,它的方向是什麼呢?大會說得很清楚,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各項制度,以便在更大程度、更大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加快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從十八大作出的判斷和決定看,重啟改革這一步已經邁出去了,接下來關鍵在落實。落實包括兩方面:一是根據改革方向,形成各方面的改革方案,並匯成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二是堅決克服特殊利益群體的阻撓,使得各項改革措施能夠得到落實。

  現在我們確實面臨著一些困難,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夠認真地、堅決地克服各種障礙,執行下去,我國經濟的面貌很快會改觀。這對於世界經濟來說最重大的意義就是中國會從一個提供制成品的所謂世界工廠、出口大國變成一個世界上也許數一數二的消費市場,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提供一個很重要的力量。

  所以,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也許這就是我們能夠為世界作出的貢獻。所以,實現十八次代表大會的宏偉目標,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都是巨大的福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