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姚樹潔:全面小康關鍵在於分配環節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10:21:35  


 
  與此同時,由於鄉鎮企業發展存在著嚴重的地區差別,全國各地的農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例如,1978年,最富省份的農村人均收入是最窮省份人均收入的2.5倍,而到了2011年,這個差距被拉大到了9倍。

  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加上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使落後地區農村的發展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大量的農民離土不離鄉,成為城市和工業建設的主力軍,卻基本沒有享受城市和工業建設所帶來的成果。

  落後農村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掏空’效應。也就是說,有能力的年輕人跑到外面的城市和沿海地區的農村打工,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鄉,使家鄉本來落後的農村經濟更加落後了。

  每年超過2億的農民工,主要來自落後地區的廣袤農村。這些農民工,常年遠離家鄉,把汗水灑在發達地區的城市和農村,得到的是只能維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他(她)們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不能帶走,只能全部留給發達的地區,而他(她)們的兒女和老人,基本沒法享受由這些剩餘價值支撐起來的發達地區的各種社會福利,包括教育、醫療和住房,等等。這種‘掏空’效應,進一步拉大了地區差別,使落後地區的減貧越來越困難。

  引進外資,促進出口,企業所有制的多元化,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幾大推手,農民工是這個發展過程的原動力。而發展的結果,因為戶口體制改革落後於經濟體制改革,造成了城鄉裂化,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裂化。

  1996年,國家採取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把國有中小企業私有化,也把鄉鎮企業私有化,造就了一大幫一夜暴富的富人,同時,大多數工人,卻被迫成為失去各種社會保障的打工者。

  留下來的大型國企,成為壟斷資源和市場的巨無霸,使私人企業不得不在狹縫中苦苦掙扎,缺乏創新和升級的本能。國企壟斷利潤太多,創新缺乏積極性,只能繼續加強它們的壟斷地位,才能繼續保持高額利潤。不僅如此,壟斷企業和政府連成一體,瓜分市場,壟斷自然資源和政策,把大量的超常規利潤,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既得利益集團的手中。那些中小企業和廣大勞動人民,不管如何努力,收入的增長都無法與強勢集團的收入增長相比擬。

  有了無數農民工,是城市經濟和工業高速發展的基礎,而發展的結果,卻被一個極端不合理的社會體系、利益體系,人為的把收入分配和勞動的關係給拉斷了。拉斷的結果,使得中產階級的形成非常困難,中國的分配結構不是出現橄欖型的形狀,而是一個睡倒的‘工’字形狀。也就是說,‘低收入人數超多、中產階級人數過少、而富人不少的結構’。

  而低收入的人群,是分配結構所造成的。他們的存在,是貧困問題無法解決的根源。34年的高速發展,照道理不應該有絕對貧困存在才符合邏輯,而現實的情況是,1995年到現在,中國的絕對貧困人口一直徘徊在1.5億左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