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八大後經濟改革怎麼走

http://www.CRNTT.com   2012-12-04 08:47:50  


 
  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大國戰略

  文章稱,中國未來的開放戰略應該落實在“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目標上。

  事實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依賴日益飛速增長的進出口規模,使中國躍居成為世界經濟的第二大國。但是,對於超過人均收入1萬美金的沿海城市而言,繼續依靠以往的“四大紅利”(人口紅利、出口紅利、政府紅利、資源紅利)來謀求可持續增長的動力就顯得越來越困難了。所以,未來如何貫徹十八大精神,重新調整和深化中國圍繞“全球化紅利”的大國開放戰略,將關係到對我們中國而言十分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這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層面上:

  一方面,要在今後積極的國際合作中,努力將中國為區域發展和世界繁榮做出貢獻並能謀求共贏發展的遊戲規則“帶出去”。歐美發達國家非常注重在參與世界“遊戲規則”的制定中來最大化自己國家的利益。最近,美國在亞洲推動TPP的合作機制就是它想開辟一個新的亞太合作機制,來充分彰顯美國產業在這個地區的競爭力,從而期待從這個高儲蓄、高增長的地區中獲得他們高收益的最終目的。

  另外,還要大力鼓勵資源型和市場開拓型的企業“走出去”,主動去尋找和世界共贏又對中國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貢獻的商業機會。儘管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遇到的更多的是來自歐美發達國家針對中國設置的政治壁壘,但是,只要我們堅持自由貿易的理念,堅持不懈地運用外交和民間的渠道來謀求和諧互助的機制,那麼,至少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會理解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繁榮的意義。

  第三,在此基礎上,還是要不斷堅持自由貿易和實物投資的理念,反對任何政府中的右翼勢力所設置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從而將國內外企業進出口和立地戰略的選擇權真正交給有序發展的市場來完成。同時,也要把改革開放之手延伸到我們自己產業鏈的上游,儘管這場歐美的金融危機沒有嚴重侵蝕到國企和央企集中的資源型行業和金融、教育等要素市場,其中有些企業反而靠過保護和壟斷的優勢,形成了巨大的資產、進入到了世界500強企業行列之中,但是,這些企業和入世10年來率先開放的下游製造業,尤其是在其中頂風破浪還堅持到現在的民營企業和國際跨國公司相比,無論是開放環境下獨立的市場競爭力方面,還是創新動力方面,都有明顯的差距。

  總之,今後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所倡導的對外戰略,能否在當今歐美經濟劇烈動蕩中迅速成長起來,能否形成讓服務經濟做“實”而且又能覆蓋國內全域的產業輻射網絡,能否利用已經集聚到我們身邊的世界500強企業和機構的比較優勢形成給世界帶來共贏的高端服務業,關鍵就要取決於我們產業開放的深度,產權意識明晰的機制,公共服務的理念和以人為本這樣一個新一輪必須啟動的“制度紅利”,以及公平競爭所帶來的新視野中的“全球化紅利”的運作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