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2中國電視劇行業十大“怪”

http://www.CRNTT.com   2012-12-14 15:24:46  


 
NO.3

片酬瘋漲

用不起演員了

  “去年初某女藝人2萬/集,今年已經是30萬/集。去年15萬/集的男藝人,今年是50萬/集……”麥特文化傳媒總裁陳礪志的一條微博,讓天價片酬現象引發業內外唏噓聲不斷。

  知名制片人、監制嚴從華用“演員片酬漲得我心臟病要發作了”來形容用不起演員的憂慮。對於演員片酬的飆升,業內人士皆認為是這兩年熱錢盲目湧入,市場的虛假繁榮造成的。演員費用瘋漲,最直接的影響便是降低了製作成本,投資中純粹留給電視劇的費用少得可憐,結果就導致了電視劇題材的扎堆和粗制濫造。
 
NO.4

精品劇目

卻叫好不叫座

  史詩大戲《聖天門口》的開播引發了一個怪現象。該劇開播後,被一些專業人士評價為難得一見的精品,但卻因鏡頭過於抽象、台詞過於文藝腔、人物表演過於舞台範兒等原因無力挽回“曲高和寡”的命運。對於高品質電視劇總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如是說:“電視劇是大眾的藝術,電視台最關鍵是要研究自己的受眾群,某些衛視的狗血劇之所以收視率高,是因為對目標觀眾的定位很準確。”

NO.5

偽周播劇

掛羊頭賣狗肉

  去年多家衛視嘗試了“周播劇”,但均因收視率不如預期戛然而止。今年湖南衛視率先恢復了“第一周播劇場”,播出了《新白發魔女傳》、《姐姐立正向前走》等。此後,東方衛視也開始試行周播《刷新3+7》,但收視率遠不如預期。

  在國外,“周播劇”要邊拍邊播邊寫,並要根據觀眾意見及時調整情節走向,但我國目前“周播劇”其實就是把原來的“日播劇”分周播放,變成了“慢播劇”、“斷續劇”。有專家指出,中國觀眾早已習慣了連續收看電視劇的收視習慣,如果不能培養高素養的製作團隊,用“偽周播劇”的概念來吸引觀眾,總不會是長久之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