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槍擊案的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11:01:16  


 
  《紐約客》曾這樣描述在今年2月27日俄亥俄州沙登中學遇到校園槍擊案時的情景:“孩子們在餐廳內邊跑邊喊‘一級防範’!有些人藏在老師休息室;他們用鋼琴頂住門。還有人打開學校的有線廣播系統,告訴大家怎麼做,不過,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學生們跑進教室,躲在書桌下;老師們把門鎖上,關了燈。”孩子們口中的“一級防範”就是應對校園槍擊危機的術語。

  孩子們在引導下排隊離開

  其次,機制還會設立多種內部與外部溝通的方式。危機發生時,電腦、內部通訊系統、電話、甚至手機都可能無法正常使用,因此應該設置盡可能多的溝通方式,確保學校擁有較為充足的通訊設施,相關人士能夠容易地接觸到類似設施;保證學校的通訊設施與危機應對部門的通訊裝置相兼容,不會影響或者干擾危機應對部門的通訊裝置。此次康州槍擊案中,打開的對講機就立下了汗馬功勞,學校的工作人員及時的了解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從而帶領不在危險中心區的學生組織自救。

  最後,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和發布機制。來自《衛報》2011年的報道就顯示,為了能夠充分的保障安全:很多學校甚至會配置能實時監控的閉路電視系統,有一些學校會收集學生指紋以便在食堂和圖書館運用這項生物鑒別系統,甚至還有十所學校採用了人臉識別系統。

  危機發生時,學校可以根據情況,用書信或者電話的形式通知學生家長:利用電話、電子函件、社區聯絡員、媒體簡報的方式通知社區;任命學校信息發言人,以便使各方準確而及時地得到各種信息。

  ■ 中國校園安全保障措施亟待加強

  中國應盡早定立與校園安全相關的法律

  根據2002年美國經濟情報局和教育部發布了一份名為《“安全校園行動”的最終報告和發現:對避免美國校園槍擊的幾點啟示》的報告。這份報告否定了人之前對於行凶者的一些錯誤認識——比如可以輕而易舉地總結出這些凶手的特征:他們都是生活不如意或者精神病人,都性格孤僻,事先不會發出警告就在某天突然發動襲擊。事實上,襲擊者的動機和行為難把握得多。

  凶手難以預料,所以杜絕可能的凶手接近校園也就不現實。因此,從可能的受害者入手,使他們做好充足的防禦,掌握充分的逃生知識就更加合理。當然,無論是杜絕暴徒接近還是開展防禦,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須有完善的法律保證:縱觀美國的校園安全立法歷史,立法的不斷完善一直是校園安全狀況得以改善的前提條件;而在這方面,中國的法律還處於空白,僅有的一些校園安全地方性規定也多數是針對火災等,幾無涉及如何應對暴力襲擊的內容。

  在定立了相關法律後,強化執行應對暴力襲擊的應急機制

  此次河南22學生被砍有一個細節,即全班男生“機智和勇敢”的頂住前門,成功地阻止了嫌疑犯進入班級,在中國發生的校園慘劇中,這種做法是相當難得的。不過,如果有充分的培訓,在應急演練中讓所有學生都具備相應知識,“頂住前門”就可以成為下意識的反應,不必依賴“機智和勇敢”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