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減速的性質及未來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2-22 09:41:14  


中國經濟減速到底是內部原因還是外部衝擊?這是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關鍵因素。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全球經濟長波周期從繁榮走向衰退和蕭條的大拐點,全球仍處於危機後的大調整時期。復甦乏力,增長中樞下移,經濟增長低於趨勢增長率將成為“新常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和訊網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如是說。

  文章稱,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中國經濟歷經了兩輪比較明顯的下行周期:2008二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2010三季度至今。與上輪相比,本輪經濟下行的幅度和速度、背後發揮作用的中長期結構性因素都與上輪有非常大的不同。

  兩輪經濟下行周期呈現“一急一緩”態勢。與2008-2009年相比,本輪下行周期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對緩和。2008年雷曼倒閉後,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劇烈動蕩,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急速下行,GDP季度環比折年率從2008年二季度的10.3%急速下滑到四季度的4.0%。本輪下行速度則相對緩和、幅度相對較小,儘管同比創下近三年來最低單季增幅7.6%的水平,但GDP季度環比折年率從2010年三季度的10.1%下行到2012年二季度的6.3%,未及上一輪下降幅度之大。

  中國經濟減速到底是內部原因,還是外部衝擊?這是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關鍵因素。中國經濟當前處於周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這同時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放慢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兩個方面。由於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與周期性問題的叠加,放大了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同樣的外部衝擊,扭曲的經濟結構會做出更大的反應。

  文章認為,在認識經濟減速的性質之前,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和回答以下問題:一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以及中國宏觀經濟的下滑是否是中國傳統高速經濟增長模式結束的標誌,還是中國傳統高速經濟增長進程中的插曲?二是中國高速經濟增長的傳統基礎是什麼,這些基礎是否已經達到其極致而進入衰減期?三是傳統經濟增長源泉的耗竭是否意味著新的增長源應當在傳統源泉的對立面之中尋找?未來可行的經濟增長源泉應當是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