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火大”遊行其實未能與蔣經國聯結

http://www.CRNTT.com   2013-01-07 09:15:32  


 
  實際上,蘇貞昌是如此接過名嘴們拋來的“球”的:有關遊行時間,他指出,第一要挑禮拜六或禮拜天,第二要能借得到場地,前面好幾個場地已經被人家借走了,民進黨借到以後才看到媒體報道,這一天剛好是蔣經國逝世周年。至於民進黨在“火大”遊行中提出的提出撤換“閣揆”救經濟,反對媒體壟斷及召開“國是會議”等三個訴求,如果馬英九答應了,民進黨的訴求也完成了,當然就不必上街頭。這不是交換條件,而是希望馬英九具體回應民進黨的三點具體訴求。 

  由此可見,蘇貞昌的政治敏感度不足,腦子也不會“急轉彎”,未能及時捕捉住任何有利於自己的機會,甚至有人有意或無意地為自己“做球”時,也不會借力使力,順住話題進一步強化自己訴求的正當性,從而白白喪失了一個加大“嗆馬”力度的機會。實際上,倘若是民進黨其他的政治人物被名嘴們問到這個問題,很可能會立即“食住這條水”,藉著“火大”遊行當天是蔣經國逝世紀念日,加大“火大”遊行的“火力”,調整“火大”遊行的訴求,將馬英九與蔣經國相比較,“高嗆”聲稱是“蔣經國學校好學生”的馬英九的“不足”,並籍著回憶蔣經國的經濟政策、作為及成就,提出民進黨能夠促進台灣經濟起死回生的政策建議。這就將不但能強化“火大”遊行的正當性,避開“為反馬而反馬”之嫌,而且也能引發廣大非藍非綠中間民眾的共鳴,籍著對蔣經國先生的懷念,而萌生對馬英九以至國民黨的強烈不滿,並也產生對民進黨再次執政可能有能力重振台灣經濟的憧憬,從而擺脫目前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固然是十分低迷,但民進黨的名義支持度也沒有因而得益,同樣是陷於谷底的尷尬處境。

  實際上,蔣經國先生是自一九四九年之後,對台灣貢獻最大,因而威望最高的領導人,直到如今人們仍在深深地懷念他,每逢有機構進行“領導人聲望”的民意調查,都是他的指數最高,即使是他已逝世二十多年,其威望也遠高於現在在生的現任及卸任領導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