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穗怡:陸資入高雄令綠營分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9:43:51  


大陸航運巨頭“搶灘”台灣最大港口高雄港一事落定。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最近大陸海運巨擘投資高雄港,吹皺綠營一池春水。高雄向來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如今陸資入島投資金額最大的個案發生在“綠油油”的高雄,無疑觸碰了民進黨人敏感的政治神經。值得深思的是,與以前全黨上下“逢中必反”不同,這次黨內反應兩極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沿用一貫的僵化保守思維,反對陸資入股高明貨櫃碼頭;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政府卻樂觀其成,認為有助提升高雄港的競爭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可見,民進黨內部對兩岸議題的態度已非鐵板一塊,凸現了黨中央與基層對兩岸事務認知的落差。“意識形態掛帥”與“調整大陸政策”兩條路線正在民進黨內交戰。

   多年來民進黨一直指責國民黨當局“重北輕南”,只把資源投放在北台灣,而忽視南台灣的建設,殊不知,高雄港世界排名如直線般迅速下滑的時期正是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被稱為“台灣海上運輸最大門戶”的高雄曾是台灣重要的經濟指標,“廠廠相連到海邊”的工業盛況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高雄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港闊水深,潮差低,可作業天數長,位處東亞太平洋航線中心點,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加上精良的集裝箱裝卸技術,優質的服務,曾在全球貿易與航運尤其轉口運輸上占據重要位置。2000年前高雄港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3大集裝箱港紀錄。2000年因韓國釜山港裝卸量大幅增長,高雄港才降至第四。2002年和2003年相繼被上海和深圳超越,排名掉落至第六。2007年底高雄港又被荷蘭鹿特丹和中東的杜拜港超越,排名跌至第八,2008年更跌出全球10大港口排名榜。

   高雄港的光芒隨著其他競爭對手崛起而漸漸黯淡,關鍵原因在於當時民進黨當局主張“一邊一國”的“台獨”路線,使兩岸直航遲遲未能實現,大陸轉口集裝箱與物流業務無法利用高雄港。2000年釜山港超越高雄港的主要原因就是取得了大陸轉口集裝箱業務。近年兩岸關係得以改善,國民黨當局開放陸資入島,以刺激島內經濟建設。這對於“失落了八年”的高雄港無疑是天賜良機。所以,高雄市政府對於大陸海運巨頭入股高明碼頭一事反應正面。反觀身處繁華台北的民進黨數名立委,全然不顧高雄港沒落的窘境,以所謂“國安理由”反對陸資入股高明碼頭。其實,高明碼頭另有一成股份由美國貨櫃碼頭公司持有,何以未見綠委反對?可見仍是一些民進黨人“逢中必反”的畸形心態作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