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四化的戰略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1-20 09:24:58  


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建設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當年,“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理想激勵幾代中國人為之奮鬥,今天的中國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15日,李克強副總理在國家糧食局考察調研時強調,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建設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更具時代感地勾畫了建設中國現代化的具體之路。

  人民日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文章分析,“新四化”新在何處?對我們推動科學發展有怎樣的意義?

  首先,“新”在從強調發展目標到注重發展路徑。“四化”這個概念,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79年12月,鄧小平在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會談時,把四個現代化量化為“到20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1000美元,實現小康水平”,目標十分清楚明確。雖然“四化”的說法語境不同,內涵也不同,但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經歷的過去和階段性特征。今天提出的“新四化”是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2011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5432美元,總量排名世界第二,遠遠超過了33年前設定的“四化”目標。未來要實現更大的“中國夢”,需要更高水平的“四化”,這些都可以通過“新四化”這一抓手來實現。

  其次,“新”在發展理念從“以物為主”向“以人為本”轉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以往的城鎮化,就存在“重物不重人”的遺憾。儘管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市建築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卻只有約35%。2億多生活在城鎮里的農民工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但還沒有實現身份和地位的轉變,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務,這既造成不公平,也埋下了社會不穩定的隱患。李克強提出“新四化”時特別強調“人”的因素,直指了問題關鍵。未來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將是“人”的城鎮化,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造福百姓、富裕農民。同樣,其他“三化”中,工業化突出節能環保,信息化突出智慧城市,農業現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人”也都是它們的最終服務方向。未來“新四化”必然會更加凸顯“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