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聯特權階層的腐敗造就民眾的冷漠

http://www.CRNTT.com   2013-01-26 10:14:58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此間《學習時報》日前登載徐元宮的文章“蘇聯特權階層的腐敗造就民眾的冷漠”指出,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緣於蘇聯斯大林社會主義模式及其體制,以及這種模式和體制孕育並激化的蘇聯特權階層及其腐敗兩大因素的互動。詳論如下:

  蘇聯特權階層腐敗加劇了社會分離和社會對立,同時,還造成蘇聯民眾對蘇共及其政權的冷漠,在這裡,冷漠既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力量。

  事實上,蘇聯特權階層出現之後,由這一階層的特權及其腐敗所引發的社會分離和社會對立也隨之出現並不斷加劇。這在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1935年6—7月訪蘇期間及訪蘇之後所完成的《莫斯科日記》中就得到了反映和證實:“宮廷中的上層達官顯貴過著特權階級的生活,但人民卻仍然不得不為了謀取面包和空氣而進行艱苦的鬥爭。而且,這一切的發生是為了證明革命的勝利,可革命的首要目的應是確立勞動者的平等,形成統一的階級。我深信,我在紙上敘述的想法早已記在那些沒有特權的人們的心里。在我們的汽車駛過的城郊公路上,我從鋪澆柏油的農民和工人的眼睛中看出了這種想法。”在城郊公路上,羅曼曼羅蘭還“遇到了向我們投來憂鬱目光的男子”,“一個老年婦女向我們顯示了一下拳頭”。

  然而,這種客觀存在並日漸加劇的社會分離和社會對立,由於日臻完善的蘇聯國家機器的作用,而顯得好像不存在似的。羅曼?羅蘭寫到,一方面“總的說來,在莫斯科,生活對大學生、教師和小職員來說仍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如果你見到高爾基那兒或者蘇聯對外文化協會招待會上的揮霍浪費,你就會感到某種不自在。煩惱就不由自主地積聚起來”。另一方面,在蘇聯,人們已經普遍地學會將這種差異及其引發的煩惱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底,“他們已學會不露聲色。而這是可以理解的。不能過於高聲說話。誰傾訴衷腸,誰就暴露了自己”,“集中營預定不僅僅給刑事罪犯用。有獨立見解的、不善於謹慎地保持沉默的人會消失不見。官方的看法被強加於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