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國務卿換人看奧巴馬第二任全球戰略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10:04:25  


 
  奧巴馬此次勝選引起了關於“人文轉移”(demographic shift)的議論,就像社會科學討論“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那樣。有人說,奧巴馬正在策劃戰爭的“人文轉移”,即減少、甚或不再到沙場上去消滅敵人,可以用無人飛機等高科技改變“戰爭”面貌。這就為美國未來全球戰略提出新課題。政府已經透露美國正在北非建立無人飛機地面基地。

  旺盛的奧巴馬第二任全球戰略能動性面臨兩大窗口:一是中東、北非,二是亞太。四年來,奧巴馬政權“全球打恐”消滅了奧薩馬.本.拉登及其得力助手,但基地組織(卡伊達)空前壯大、擴散到非洲。希拉里在國會作證時說:“現在我們(從中東、北非)撤退會有擔當不了的後果。不穩定的(國際)環境如果沒有美國將會產生(不良)結局。”

  去年9月1日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Christopher Stevens)在班加西美國領事館被基地武裝擊斃是奧巴馬-希拉里執政的敗績,但在總統競選高潮被奧巴馬禦用傳媒巧妙掩蓋(不然奧巴馬就會落選),北非顯然已成奧巴馬第二任外交的最大挑戰。

  奧巴馬-希拉里執政一度歡呼的“阿拉伯之春”已經發酵成為美國輿論的“阿拉伯之冬”,這對奧巴馬一入白宮就去開羅講演、積極尋求美國與13億人口的伊斯蘭世界全面增進友好來往是沉重的打擊,不甘失敗的奧巴馬會在第二任中繼續尋找柳暗花明。

  美國在亞太尋求“加強平衡”(rebalance,通常被誤譯為邏輯不通的“再平衡”)只是空框子一個,引起不必要的“遏制”中國議論。亞太(包括南亞)是地球人力、財力最集中、發展潛力與和諧合作潛力最大,對美國本土安全威脅最小的地區,如何求得地區繁榮穩定不是美國想怎麼就怎麼,地區團結、特別是中美和諧運作至關重要。

  我們現在還看不見親奧巴馬輿論喊出的“奧巴馬主義”(Obama doctrine)的輪廓,卻仿佛感到美國軍靴在全球的腳印會越來越淺,這也是好的征兆。

  作者是從印度退休的華人學者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3-02-0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