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避免地方版“財政懸崖”

http://www.CRNTT.com   2013-02-25 08:27:53  


 
  開源節流,保護企業

  文章指出,針對2013年可能面臨的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問題,地方政府需要做出應對,就是開源節流。

  第一,厲行節約,改革會風,壓制“吃飯財政”,防範“舌尖上的浪費”,精簡政府機構,以達到減支節流的目的。

  第二,要建立透明規範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適當放開政府發債的口子。

  第三,可以考慮擴大房產稅試點範圍。無論從稅收本身的規律還是國外經驗來看,房產稅都應該是地方財稅體系的主體稅種。在西方稅制成熟的國家,房產稅普遍占到地方財稅收入的50%以上,高的甚至能夠達到70%。但是目前中國僅上海重慶實行試點。

  但隨著財政增速達到拐點,收入分配改革要注意力度和方向。在製造業主導的前提下,工資在國民收入里占比不高是階段性的。但直接幹預企業薪酬體系會影響企業微觀經濟效率,應該通過改變產業結構和人力資本來實現。在這個基礎上,輔以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提高社會低保水平等保障性措施。而整治腐敗也是改分配,是需要堅持的方向。

  從短期調控到預期管理

  文章認為,面對經濟的結構性減速,貨幣的調控工具也要有所調整。從本質上說,貨幣政策的目標不該只是短期的目標,僅僅鎖定GDP和消費者價格指數;而增長放緩加之通脹壓力可控時,就應該更關注長期影響,如投資者預期、國債收益率等。

  相對於之前更多運用準備金調整這一工具,今後應該更多地運用市場杠杆,特別是基準利率杠杆來影響貨幣市場。

  一方面,相比調存准的行政性,調息更市場化。利率作為貨幣的價格,市場信號強,能影響公開的甚至非公開的貨幣市場,其作用更全面。但降息會立刻反饋到所有企業上,較易產生通脹。通過降准釋放流動性,是對信貸量的數量控制,反映到居民消費品價格上,整個過程更曲折,從而降低了通脹反應。這也是前10年中央52次調控經歷中有2/3的次數採取調存准,而僅有1/3的次數採取調息的重要原因。但只要通脹可控,就應該更多地採取更市場化的調息等手段。

  第二,調息具有更好的長期政策效果。通過跟蹤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等指標,調存准有較大波動,而調息多體現在對國債市場收益率的影響。而從宏觀層面說,長期影響才是貨幣政策更應重視的方面,使貨幣政策有利於促進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投機。從這個意義上,調息是更有效的工具。

  政策預期方面,預計2013年可能會經歷兩次降准,共計1個百分點左右;降息也未必絕不可能,雖會影響通脹,但壓力並不太大。

  實體與虛擬經濟粘合劑

  文章分析,中國的貨幣市場存在公開的與潛在的兩部分,這一點央行傳統工具力有未逮。要打通金融的明暗兩個市場,實現兩軌合併,只有利率市場化改革才能抓住要害。由於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利率市場化為貨幣市場準確定價,能兼顧表內和表外的貨幣。

  以6萬億險資的放開和銀行市場化為例。2012年保險新規13條浮出水面,拓寬保險公司債券投資品種、範圍和投資比例,並在股權投資和不動產投資方面,適度降低投資門檻,擴大投資範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投資拓寬進程加速,增加了投資運作空間,使保險公司盈利能力上升的同時盤活了資管市場。

  而銀行業市場化改革也是大勢所趨。以美國為例,上世紀70至80年代,90%的購房和購車等基礎需求是由一萬多家社區銀行提供信貸的。這些社區銀行規模普遍較小,資產不足10億美元。

  而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與美國社區銀行相似。如果在其所屬片區,通過低成本的分銷工具為客戶提供基本簡單的金融服務,不僅可以覆蓋涉農及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還可以為社區居民開展購房和購車的基本信貸服務。這不僅有利於啟動消費,還將自然改變中國銀行市場的壟斷格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