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城市化融資

http://www.CRNTT.com   2013-03-18 08:47:54  


 
  與成熟市場經濟體相比,中國上述城鎮化融資模式的透明度和規範化程度較低,受到宏觀調控影響較大。平台公司開展各種融資活動,與地方政府信用之間的關係不夠清晰。特別是以信貸為主的融資方式,透明度和市場約束力較低,存在重複抵押、不合格抵押等行為。交叉性金融產品存在不小的潛在風險。從還款來源看,地方政府主要依賴土地收入,相當於一次性預支了未來城鎮化的收益,這容易造成高房價等副產品。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融資的擴張和收縮受宏觀調控影響很大,缺乏制度化和規範化。政府融資平台的發展情況清楚地反映了這一點。地方融資平台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步以來,在經濟過熱時特別是在1994年被多次清理,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政府融資平台大規模發展,通過政府的大規模投資以便為中國經濟走出危機注入動力。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中央更是空前地放手鼓勵地方融資平台發展,並最終推動中國經濟率先實現快速復甦,並保證了預期經濟增長率。

  數據顯示,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共設立融資平台公司6576家。此後隨著經濟企穩,融資平台再次受到清理整頓。從宏觀經濟穩定的角度,對地方融資行為的管控有其必要性,同時也說明了我國尚未建立市場化的城鎮化融資模式。

  現實地看,中國離西方理想化的融資模式還很遠,不可能很快實行。財政問題涉及中央與地方關係的重構,也涉及政治治理改革。當前地方推動城市化有其合理性,從這個角度說不可能完全杜絕地方債務。地方沒有增稅的權力,但有對土地和其他要素的支配權,地方把這些要素和銀行資金結合起來,就能夠改善基礎設施和城市外貌,招商引資,推動增長。土地的價值會因此增加,地方出讓土地收入也會增加,從而形成一個循環。在這個循環中,土地收益增加是地方從城市化中獲得的主要收益。

  城市化進程中地方政府的推動或不可避免。現在地方政府又多了一個很大的支出責任,就是提供保障性住房。要讓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達標,就必須在融資渠道上繼續給地方政府開口子。

  ■ 可持續融資設想

  未來可能會形成一個更加豐富複雜的地方融資體系。

  首先,當前的平台公司、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代理地方政府借債的模式還會延續下去。現有的部分項目還將持續很長時間,而新的一些融資需要,比如建設保障性住房還是要靠現有的融資體系來滿足。

  其次,直接融資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地方自主發債會是一個方向,不僅是要允許平台公司發債,而且要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更多地利用市場來評級和給地方債券定價。對於更新基礎設施等增加的債務,會形成相應的資產,也會產生現金流,能按市場化的方式運作。

  最後,地方在財權上應有更多自主權,以便從城市化中獲得好處,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通過這些改革,地方財政會變得更有彈性,而在金融渠道上,則更透明和市場化,約束就會加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