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企分離後鐵路運行機制將怎麼改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1:27:13  


鐵路體制改革只是剛剛開始,政府職能轉移才是改革的核心。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大部制改革塵埃落定。特別是分拆鐵道部,政企分家,是力度很大的體制性變革。不過鐵路體制改革只是剛剛開始,政府職能轉移才是改革的核心。在“兩會”記者會上問到了火車票價是否下降,要是這個問題改成未來鐵路的運行機制如何,就問到了關鍵之處。實際上,只要運行機制明確,定價機制也就明確了。未來不論採取什麼樣的運行機制,票價上升的概率還是大大超過下降的概率。

  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分析,如果繼續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政企分離後的鐵路運行可有幾種運行模式,或者說幾種不同的市場結構。不同的市場結構有不同的價格形成機制。如果由“鐵道總公司”一家運行,就是典型的“壟斷”市場結構。壟斷市場的“市場”定價兩個特點。第一,沒有任何競爭者,價格由壟斷企業決定;第二,遵循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的定價原則,壟斷公司利益最大化一定是通過最大限度地獲取消費者剩餘實現高額壟斷利潤。根據市場結構經濟學的分析結論,壟斷市場的價格不是市場均衡意義上的供求決定,而是壟斷市場的需求(邊際收入曲線)與供給(邊際成本曲線)決定。這樣的“市場”定價一定是高於市場均衡價格,由價格確定的產量一定不能滿足整體市場的需求(大於壟斷需求)。壟斷市場存在壟斷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傷害消費者利益的外部經濟效應,也就是壟斷市場屬於一般市場定價機制失靈的市場。所以市場結構經濟學認為,政府有必要幹預壟斷市場,目標是讓壟斷企業面對整體市場需求提供市場均衡產量和供求達到均衡的價格。

  如果“鐵路總公司”一家運行的壟斷市場,價格會受到政府幹預。當然政府也該按照“自然壟斷”企業的定價原則,把價格定在運行的邊際成本上。如果價格定在邊際成本以下,“鐵路總公司”就要虧損,政府就要補貼。鐵路一直以來都在虧損,嚴重貪污浪費是原因之一,票價定在邊際成本以下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如果鐵路下一步運行以壟斷市場結構出現,票價必定會提高。

  第二種可能的運行形態,是效仿電信行業成立三家公司。根據過去的經驗,如果三家公司都是國有企業,雖然與壟斷市場結構沒有太大區別,串謀價格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是三家企業之間沒有引進競爭機制,那麼三家企業與一家企業的不同只不過是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壟斷”而已。比如電信業三家公司在設立初期也有一番混戰,待勢力範圍劃定以後,各自玩自己的所謂“套餐遊戲”了,在實質性服務上消費者很少感覺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如能引進“帶號轉公司”的競爭機制,形勢就會完全不同。當年美國電信行業改革,由原來唯一一家長途電話提供公司ATNT變成兩家公司,另一家競爭對手是MCI,客戶有了選擇,可以自由轉換,一下就把ATNT的壟斷打破,服務大幅度改善,話費也大幅下降。

  所以,如果成立三家鐵路公司,就一定要引進競爭機制,否則鐵路運行會遭遇現在石油化工、電信行業以及其他國有企業為主的行業同樣的問題,或交替使用“國有”和“壟斷”概念,在虧損時強調承擔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政府補貼,在盈利時刻意淡化利潤的壟斷性不完成相應的社會責任;或採取不透明的運行經營模式,損害消費者利益。不論鐵路三家公司運行屬於哪種模式,鐵路票價都不可能降,只可能升。所以,引進乘客可任意選擇不同公司的交通運輸服務競爭機制,是三家公司運行模式改革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