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安倍訪蒙觸及中國核心利益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4-11 09:23:46  


3月30日,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會見了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雙方強調發展“戰略夥伴關系”。圖為當日,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額勒貝格道爾吉(右)與安倍晉三握手。新華社發(蒙古國總統新聞辦提供)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訊/與蒙古的關係算不算中國的核心利益呢?起碼在2012年以前還不會有這概念。那為什麼認為蒙古會成為對外關係中的重要因素呢?一言以蔽之,以當前蒙中關係的發展,以及蒙古自身的戰略期許,已具備成為話題或形成事端的潛潮流,適逢安倍晉三訪問烏蘭巴托,鼓吹蒙日美三邊框架,這會否構成中國北方的困擾?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今天撰文《安倍訪蒙觸及中國核心利益嗎?》詳論如下:
  
  兩年來,從東海到南中國海,全球性與地區性的滋事者在中國邊疆串連,利用歷史遺留的問題,刻意升高,以製造事端包圍中國,刺激周邊國家的反中民氣,再加上霸權國家合縱連橫與火上加油,已大大提高戰略家北探蒙古的誘因。

  蒙中關係有哪些燃點會被外界挑撥運用呢?最古老的就是關於歷史爭議,這與中日歷史爭議不同,不是涉及戰爭責任問題,而是身份認同的深層問題,亦即關於元朝的定位。

  在中國,元朝是外來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入主之後接受同化;在蒙古,元朝是游牧民族為治理漢人的權宜安排,充其量是大蒙古帝國史中被征服的對象。到了後現代的今天,又跟現代化發展卷在一起,成為不可言傳的情感糾結。

  現代化與蒙中關係史的交集在於,漢人戮力開發蒙古國與中國內蒙古的資源,破壞草原文明。當蒙古文明重新成為後現代多元文化所鼓勵的生活模式後,以汲取資源為能事的現代文明就顯得高度侵略性,反而游牧文明那種僅以采集所需即止的態度,成為現代文明的救贖。

  於是,不但蒙古國知識分子對漢人大量開採感到憤慨,就連內蒙古知識界也同仇敵愾。在游牧文明與工業或農業文明對比的視野中,蒙漢關係就出現陰影,而且強化蒙古族彼此的連帶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