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日漁業協議”出賣中國釣魚島主權?

http://www.CRNTT.com   2013-04-13 10:29:00  


日前,台灣和日本有關團體簽署漁業協議。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訊/4月10日,台灣和日本有關團體簽署了漁業協議。這個協議涉及釣魚島,允許日本漁民和台灣漁民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捕魚,台灣官員還稱要驅離大陸船只。這一舉動招到了華人世界的各方聲討,大陸地區的網友更是嚴重不理解台灣當局的做法,認為這有悖於兩岸聯手保釣,中了日本的“離間之計”,甚至是“出賣了釣魚島主權”,“馬英九喪權辱國,是民族罪人”。這種看法有無道理?騰訊評論今日話題今天登載專題文章《“台日漁業協議”出賣中國釣魚島主權?》:

為什麼台灣要跟日本簽訂漁業協定?

  釣魚島海域為台灣漁民的傳統作業場所,但40年來一直被日方干擾 

  釣魚島海域,盛產鯖魚、鰹魚及參魚,是台灣漁民百年來的傳統漁場。然在1970年代中日釣魚島爭端發生以後,由於日本對釣魚島海域的實際控制,台灣漁民在該地作業,就常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的干擾、驅逐,甚至被扣押漁船和罰款。1996年日本更單方面制定“有關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從最南端的與那國島劃200海里經濟海域,把台灣、馬祖都劃到其經濟海域。由於日本的劃法極不合理,台灣曾就此與日本交涉,雖然日本政府改為堅持中線原則處理,但海域中線就位於台灣蘇澳外海,台灣漁船從蘇澳出海一個多小時,還未作業就已到達日本宣稱的經濟海域。從1996年起,台日進行了16次漁業談判,但因日方毫無誠意、態度傲慢,一直無法達成共識。40多年來,台灣漁民可謂是“含冤忍辱”。

  台灣漁民因此受到的損失,從漁獲量即可見一斑:以2011年為例,台灣漁船前往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僅460艘,漁獲量僅為3,400噸;而前往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等北方三島的漁船有1,200艘,漁獲量達77,000噸;這足以說明台灣漁民擔心前往釣魚島海域捕魚易遭受日本政府干擾、驅逐,這極大地影響了台灣漁民的切身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