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企業家移民:個人選擇無需為義

http://www.CRNTT.com   2013-05-02 11:25:30  


 
  超國民待遇:稅收、土地政策均更為寬鬆

  移民國外一般分為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民營企業家大多選擇投資移民。某知名移民中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承認,在成功移民案例中,很少有真正出國做生意的,大多數都是在國內繼續經營。雖然花費不菲,但因“出口轉內銷”後,能享受到此前難以奢求的“超國民待遇”,移民對民企的誘惑實在難擋。

  2007年,全國人大通過了給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帶來同等稅收待遇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同時,這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首次實現一“稅”同“企”,而此前,為吸引外資,中國各地均對外資企業採取了有別於內資企業的稅收政策,內資企業平均實際稅賦為25%左右,而外資企業平均實際稅賦僅為15%左右。

  除此以外,各地均陸續出台《關於鼓勵外傷投資政策》的文件,指出外商投資企業在土地政策等等方面的優惠條件,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批准的建設期內,免繳土地使用費”“外商投資企業及興辦的公益事業所需水、電、氣和通訊設施等,按需要優先供應”等等。

  上市融資、國際併購更容易:相比境外市場,中國民營企業在國內融資困難,且被國有企業擠占更多資源

  民營企業家移民後,公司變更為外資企業,可以更方便在境外上市融資,甚至是進行國際併購。由於國內IPO是審批制,眾多企業排隊候審,一些急需通過IPO上市融資改變財務現狀的民營企業想獲得股權融資,但往往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運營受到很大影響。而在境外市場,儘管融資一般不易獲得高溢價,面臨的市場環境也更為複雜,但實現上市卻不難,只要有投行願意承銷,市場投資者認可就行。上市後運作規範、經營良好的民營企業,還較容易獲得多樣化的融資渠道。

  雖然中國國內也為民營企業提供了眾多的融資通道,但在實際操作上“普通民營企業根本靠不上邊”。相比而言,國企獲得貸款很容易,私企卻幾乎不可能貸到款。同樣,在通貨膨脹率高過利率,即“負利率”的情況下,能獲得貨款實際上就是在享受補貼,而發放貸款的大都是國有(控股)銀行,它們背後站著的就是政府。

  4、企業家移民與是否愛國無關,無需道德評判

  企業家移民對於一個國家內的民主建設與福利建設帶來了集體行動的困境,但公民個人對此並沒有承擔的義務

  企業家移民可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空心化,導致國家喪失優化配置新源的能力,進而被全球化邊緣化。因而,對於類似“大量資本外逃不僅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也會使國家財富流失嚴重。因此,防範財富大規模流出刻不容緩”的言論,也常常出現在報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