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3年貨幣政策展望和相關政策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3-05-18 10:46:58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訊/對於結構性物價上漲,最好不要採用收緊貨幣和信貸等總量調控辦法來應對,而應採用財政補貼和減稅等結構性辦法來應對。

  今年物價上漲將主要體現為食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範建軍文章表示,預計今年物價將呈穩中趨升走勢,CPI全年漲幅大約在3.2%左右。雖然今年CPI漲幅與去年相比將會有所擴大,但CPI漲幅的擴大並不是由總需求過度增長或者說貨幣過度增長或輸入性通脹壓力引起,而是由食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引起。

  1.農民工工資上漲已成為推動中國CPI結構性上漲的最重要的因素。考慮到中國勞動人口已在去年首次出現絕對額負增長,而且今年工業部門產能過剩問題相比去年將會明顯改善,因此,判斷今年農民工工資漲幅將會反彈,從而帶動食品價格漲幅反彈。若今年非食品價格漲幅與去年持平,那麼全年CPI大約上漲3.2%左右。

  2.今年因貨幣過度增長而導致物價全面性上漲的壓力不大。首先,國務院已將今年廣義貨幣M2增速的調控目標設定為13%,低於去年貨幣增速0.8個百分點,因此,今年廣義貨幣M2出現超預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從過去一年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持續負增長、製造業投資增速和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等情況看,中國經濟在總量上依然表現為總需求相對不足,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矛盾,因此,今年因流動性過量增長而導致物價全面上漲即爆發通貨膨脹的壓力並不大。

  3.今年輸入性通脹壓力也不大。主要基於兩點理由:一是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央行執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應對各自經濟體普遍存在的通貨緊縮傾向和流動性陷阱問題,其政策外溢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全球外匯儲備增速將繼續保持低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不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幅主要取決於全球外匯儲備等價於國際市場貨幣供應量和全球大宗商品供應量的增長情況。一方面,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外匯儲備國大幅降低了增加外匯儲備的熱情,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外匯儲備都將保持低速增長;另一方面,除非爆發大的戰爭或其他重大政治事件,預計未來幾年國際大宗商品供應將保持穩定。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不大。

  控制總量不是化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的有效辦法

  文章認為,對於結構性物價上漲,若採用總量調控的辦法來應對,不僅無法有效降低結構性物價上漲壓力,而且還很可能因過度壓縮總需求而損害經濟增長。因此,對於結構性物價上漲,最好不要採用收緊貨幣和信貸等總量調控辦法來應對,而應採用財政補貼和減稅等結構性辦法來應對。

  2013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供求分析

  文章稱,通常可採用兩種方法來判斷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裕程度。直接測算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基礎貨幣存量的增減。如果單位時間內1個月或1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淨增加量為正,則意味著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增加,如果為負,則意味著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減少。直接觀察銀行間市場資金的價格同業拆借利率變化:如果同業拆借利率上升,說明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收緊;如果同業拆借利率下降,說明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放鬆。

  首先,看今年央票發行量和到期量的增減變化。由於外匯占款規模大幅下降,央行自2012年年初就停止了央票的發行。根據萬德提供的數據,今年央票到期量為10340億元,到期時間主要集中在4—9月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