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確認識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3-05-21 08:46:27  


 
  應該看到,雖然中國產業空間相對飽和,但產業層次提升的空間很大。只要上升到新的產業層面,就可以實現更大的發展。也就是說,當前中國經濟是大而不強,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經濟由大到強的轉變,在新的層面打開新的產業空間。

  可以從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從經濟學的角度把一國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模仿—創新—世界知名品牌。中國很多產業還處於第一階段,自主創新不夠,世界性的知名品牌不多。還可以把一個產業發展分作三個環節:第一是研發,第二是製造,第三是品牌經營。中國相當多的產業承接的是製造環節,附加值不高,研發和品牌經營環節大多不在我們這里,有實質性突破的知識產權產品不多。就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發達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知識產權產品占比很高,還包括文化產品、現代服務以及精細製造等。中國的知識產權產品不多,第三產業特別是生產性現代服務占比較低,大量的是製造業產品,相當多的還處於附加值不高的低端。

  與“大”相比,強的標準應當是:將一些產業提升到產業鏈的高端,有品牌、有核心技術、有產業話語權;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能夠擺脫資源依賴;產業結構更為科學合理,在遵循效率原則的前提下較大幅度地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實現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由大到強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由大到強必須強化創新驅動,堅持質量、效益與速度的統一,實現更高質量、更好效益的經濟發展。實際上,不少先行發展的國家也都進行過這樣的調整。戰後日本經濟曾經有過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日本進行了調整。韓國經濟在亞洲金融危機後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整。美國上世紀80年代通過對傳統產業的調整,產生了後來的新經濟。總的看,調整的結果是質量上去了、層次提升了,經濟發展更成熟了。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我們應當擺脫單純的“速度情結”,積極面對必須進行的調整。

  中國經濟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

  文章分析,既有的速度型模式雖然使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結構失衡,如內需和外需失衡、產業結構失衡、經濟增長與社會事業失衡、農業相對薄弱等。在當前變化了的條件下,這種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此外,經過30多年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經濟發展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應當是:既依靠外需拉動,更依靠內需拉動;立足於擴大消費需求,投資服從於消費;立足於創新驅動,特別是市場行為的創新驅動;立足於公平正義,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立足於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按照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增長極應當是:首先,提升產業、產品的檔次,使製造業精細化。精細化是工業文明的精髓,由此可以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其次,改變農業相對薄弱的地位,力促農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科學推進城鎮化。實踐證明,攤大餅式的、靠蓋房子拉動的、沒有產業支持的城鎮化會產生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還應當吸取上世紀拉美一些國家片面轉移農業人口的城鎮化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的教訓,全面科學地思考城鎮化問題。相當經濟的辦法是發展農村小城鎮,努力使每一個小城鎮都擁有有活力和特色的產業和比較完善的生產生活設施,使人們樂於居住在這樣的城鎮中。近年來,很多農民工選擇了就近打工、就近創業,表明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理解了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就理解了中國經濟的走勢以及今後的任務。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7%到9%的中高速增長時期。我們應適時轉換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思維方式,著力在質量效益速度的統一上、在提高經濟發展的檔次上下功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