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城市符號:798藝術區

http://www.CRNTT.com   2013-06-04 07:50:50  


 
  那天的法式西餐吃得有如一個儀式,我人生中首次領略了法國式的餐禮,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餐前酒及餐後酒,法式的可口的菜譜亦是按程序一道道端上來的,而且當天晚上只接待我們這一桌。這亦是此家餐廳的禮儀式的規矩,由一對從法國歸來的夫婦並自下廚與伺候,這讓我感到了驚愕。後來一問才知,男主人原是北京的一名著名的京劇演員,後赴法國,因了酷愛法式大餐,學就了這一門好手藝,歸國後發現798富有他理想中的藝術氛圍,於是與朋友們一道聯合投資了這家法式餐廳。那一天,我們所談論的話題大多圍繞著藝術而展開,而在這樣一個彌漫著藝術感的氛圍裡,談論藝術,似乎也是適逢其景的,讓我覺得這裡的環境似乎潛在地規定了一個關於藝術話題的誕生。

  那時的798遠沒像今日這般如同一個熱鬧非凡的大集市,人聲嘈雜而熙來攘往的絡繹不絕,那時它還顯得相對的清靜,偶爾見到的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亦屬清雅而“文藝”的臉,在東張西望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好奇。顯然,那裡還是一個剛剛開始、但尚未充分開掘的藝術聖地。而在彼時已然先期落戶之人士,又大多是一頗嗅覺靈敏的藝術家或從海外歸來的精英人士,因為倘若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眼界你很難想象在這個尤顯破敗的廠區,會與藝術氣息產生關聯——的確,乍眼看上去一如它的真身,就是一個因頽敗而尤顯奄奄一息的倒閉的工廠。

  當代中國,一旦大踏步地進入了現代化進程之後,進入了信息與消費時代之時,798連一聲悲摧的嘆息都來不及發出地就被送進了它所象徵的工業時代的末日,從而預示著一個曾經有過的歷史的終結。

  798的前身是一個無線電器材廠,據我所知它生產電子管,在它誕生之初,這一產品代表一種相當先進的工業技術。“無線電”———僅憑這三個字,在那時就讓人已然覺出了它所處在的工業時代的前沿,而廠家又以數字命名則間接地標識出它還是一家軍產工業的基地。當然,它誕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早期,那時美其名曰的共和國剛剛創立,根基未穩,而所謂的敵對國家據說還對這個剛剛降生的共和國虎視眈眈,工業路線走上“先軍”路線也就勢所必然了。但這一切並非是798眾望矚目的地方,它的誘人之處在別處——在它的那個別致的廠房軀殼與形制。

  798的廠房是委托東德人建造的。那時的蘇聯老大哥與東德與我們“欣欣向榮”的祖國一道尚屬社會主義大家庭之一員,共同的信仰與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將這幾個國家聯合為一個神聖的同盟,而對於一個剛剛建國而又一窮二白的國度而言,在現代化道路上先進一步的蘇聯與東德伸出援助之手當是必然。

  就在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798隆重登場了。當我在2005年出現在798廠區時,它只徒剩遺留下的一片工業時代的殘跡,廠房大多都已騰空了,廠區內空曠的街道上也難得見到幾個人(除了三三兩兩的閑散遊客以及居住、工作在此的稀稀拉拉幾人),個別的破敗的廠房裡還能聽到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但亦屬苟延殘喘了,就像是最後的嘆息。那些最具規模的廠房都已然清空,偌大的空間尤顯空曠,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凄慘的情景之下,一個藝術般的奇跡也隨之而誕生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