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山東癌症村被死神籠罩 中國癌症村分布圖出籠

http://www.CRNTT.com   2013-06-05 12:07:01  


 
  1995年《淮河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問世,這是我國中央政府第一次為一個流域水體污染治理制訂法規,說明了當時的形勢已經開始失控。

  2005年4月29日,國家環保總局新聞發布會披露:經國務院批准,淮河流域從即刻起至7月份啟動環境應急預案,以保障枯水期淮河流域群眾的飲水安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啟動環境應急預案。

  2004年7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淮河污染現出原形:淮河上游的沙潁河、渦河等支流相繼開閘放水,滔滔黑水,濁浪翻滾,臭氣衝天,在淮河幹流形成了155公里的黑色污染團,刷新了1994年淮河污染團總長70公里的歷史紀錄。污染團中的污染物總量達3.8億噸,使河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標在平時的基礎上增加了7倍。污水團所到之處,一切生物遇毒皆亡。污水匯入洪澤湖,當地養殖業全軍覆沒,魚鱉蝦蟹悉數斃命,水產產量損失3.2億噸,直接經濟損失達3.1億元。

  而那次污染事件促成了豫皖兩省攜手共同治污的先例。造就了《淮河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的問世。

  200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了“河南平原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淮河流域)”項目,這是首次進行淮河流域(河南段)無機污染、有機污染綜合調查評價。

  沙潁河、衛河、虛河的三個污染樣本

  河南省的環境保護其實從1995年就被迫開始了行動。

  全國惟一一枚被河水熏黑的政府標徽,高懸在沈丘縣政府的門楣上,其直接原因就是離沙潁河太近,只有100米。數年後,沈丘縣政府搬遷至新區辦公,舊址現在成了一所學校。

  NGO組織“淮河衛士”負責人霍岱珊親眼見證了淮河污染多年,給流域造成無數的生態災難。

  當地流傳著關於沙潁河槐店大閘的一首民謠:群眾來趕槐店集,走到大閘捂著鼻;大車加油趕快跑,小車慌忙把窗遙

  曾經的槐店鎮,霍岱珊隨便問一個孩子:水是什麼顔色?他們都回答:黑色!

  “污染多年,這些孩子從出世起,就沒有見過清澈的河流是什麼樣,也沒有呼吸過清新的空氣是什麼味,他們是在水污染的環境中度過了童年。”槐店鎮一位老師在接受《法人》記者採訪時說。

  沙潁河邊的沈丘黃孟營村,因受水質污染造成多名村民致癌死亡的事件引起了霍岱珊的注意。霍是用相機第一個揭開村民患癌原因的人,該報道也成為而今受水污染致癌的第一例新聞。

  “現在是父子三人了,我哥哥高寒也加入了淮河治理的工作中了,他負責8個工作站的管理工作,我們在淮河沿岸設立了8個工作站,依次是:桐柏、漯河、西華、周口、項城、界首、阜陽、蚌埠、 跨度近1000公里”, 霍岱珊的兒子霍敏杰告訴《法人》記者。

  霍岱珊的兩個兒子也追隨父親走上了污染治理的道路,他不再寂寞了,縱然他受到了大量的白眼和威脅。

  而海河流域河南段的癌症村,一個個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浚縣老觀嘴村被冠上“癌症村”的稱謂。這個左有衛河右有人工渠,受制於水污染的老觀嘴村只是衛河水污染帶的一點,滑縣、內黃等整個衛河沿岸又不知有多少癌症多發村的存在。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老觀嘴村1998年,癌症死亡人數19人,40歲以下的有8人;1999年,癌症死亡人數17人,40歲以下10人;2000年,癌症死亡人數16人,40歲以下8人;2001年,癌症死亡人數17人,50歲以下9人。

  河南當地媒體也統計了老觀嘴村最新的死亡數據:2011年,村死亡6人,4人屬於癌症,一個白血病,兩個食道癌,一個賁門癌;2012年,村7人死亡,3人屬於癌症,一賁門癌,一胃癌,一直腸癌。

  多年治理,浚縣境內衛河水質仍是地表五類水,往鍋里添碗水,燒開,鍋底就會出現一層水垢。

  前不久,有網友貼圖衛河上游新鄉市幹渠被稱為“黑河”,彼時整個新鄉市有造紙廠的村莊大量存在。造紙污水直接通過共產主義渠和衛河等海河流域支流進入海河。而浚縣老觀嘴村正是處在新鄉市下游。

  新鄉市曾經擁有造紙企業463家, 2003年關停之後,全市共有化學制漿企業50家,再生紙企業20家。

  造紙廠是造成新鄉市地表水環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水污染進一步傳導到了農作物,當地人稱不吃當地人種植的小麥等作物一度成為國內媒體報道的熱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