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媒體的生存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3-06-19 13:44:02  


 
  媒體的形態也在變化,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和碎片化。以前我們一提到媒體,想到的是一個龐大的機構,裡面有采編部門和廣告部門。這是通常的媒體形態,但現在任何一個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媒體,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自媒體。當然它可能沒有那麼清晰的模式,但是只要它通過自己的觀點影響他人,那就是一個媒體。很多公司都有內刊,甚至產品本身也越來越具備媒體特質,比如一個人的衣服和手機都在傳播某種信息。媒介無處不在,就像燈泡是媒介一樣,我想你所看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理解為一種媒介。

  明確了媒介的定義之後,再來談談媒介的商業模式。未來的媒介如果想要賺錢的話,只有三種可能的途徑:第一,通過公信力來獲取廣告利潤。我們通常理解的傳統媒體都屬於這個種類,包括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因為它們報道了很多社會的公共事件,具有一些定向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在上面做一些廣告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盈利模式。以前這基本上是唯一的媒體形態,但現在它變成了若干個媒體形態中的一種,而且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下滑。我想未來靠這種形式生存的媒體數量會越來越少,因為能真正地建立整個社會影響力的、公信力的媒體永遠是少數,而這些媒體往往扮演了社會公正、輿論監督的作用。

  第二,通過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取利潤。谷歌和百度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媒體,它們通過強大的技術手段,把大量免費數據抓取過來,進行分類、整理、挖掘、搜索、推送,通過這種方式把信息變成一個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有價值的東西。以搜索為例,當一名讀者通過搜索關鍵詞獲得他想要的信息時,信息旁邊往往會出現商家的廣告,引起這名讀者的興趣,最後產生交易,這種模式會成為一個越來越主流的媒體形態。從搜索到Facebook到Twitter到微信,都會出現這種以技術為主導的盈利模式。這種帶有平台性質的媒體也不會太多,因為平台的特質就是“贏家通吃”,任何一個細分品類的平台一般只存活一到兩家供應商。比如說,我們一提到搜索想到的就是谷歌和百度,一提到微博想到的只是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這種媒介往往只有大資本能夠玩得起,它們不是創業者的遊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