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聽經濟學家解讀變幻莫測的中國股市

http://www.CRNTT.com   2013-06-27 08:51:25  


 
  周其仁:“規範股市”的根本之道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曾撰文表示,當下股市裡那些最嚴重的問題,根源在於我國金融業“市場之間的市場競爭”嚴重不足,股市與其他各類籌資融資市場之間,缺乏市場競爭;而各類股市之間的競爭,也大為不足。

  周其仁表示,金融業的市場間競爭,不僅僅是各種投資收益率和籌資成本率之間的市場競爭,更是各類市場各種金融交易“信用”可靠性之間的制度競爭。市場間競爭不足,投資人沒有選擇更可靠投資場所的餘地,只好“將就”現存市場的結構及其信用水平。連帶的影響,就是市場供給方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提高交易可信程度的努力,缺乏動力。市場競爭不足,靠專家和政府自上而下“規範市場”,是文不對題的。

  周其仁從入市投資的需求總量談起,他指出,那湧進股市的百億千億資金,無論來自個人還是機構,都是自覺自願為博利而來。問題是,千家萬家投資人在股市上的自願付出,是在現有局限條件下的決策和行為。

  “公家機構的錢,在有效地節約代理成本的制度建立起來之前,花到哪裡也會“扭曲”,到了股市上只是放大了“不正常”。撇開這一點,人們的錢財究竟多少用於消費、多少用於投資,以及多少用於這類投資、多少用於那類投資,是在現有金融制度約束下的選擇。”周其仁說。

  對此,周其仁指出“規範股市”的根本之道,即加強金融業的市場間競爭。“當前的要點,一是利率市場化;二是鬆動匯管;三是開放更多的金融交易品種和市場,包括開放更多的、分層次的股權交易市場。要股市“淨化”,就要在競爭中規範,在規範中競爭,在基於競爭的規範下發展。”

  張五常:中國的股票市場變化太快,看了心驚肉跳

  “股市的不濟,是因為北京的政策缺乏說服力,而其中最麻煩是掌管經濟的人言論太多,分析太少,觀點不一,有些言不成理,有些惟恐天下不亂,使市場無所適從,犯了股市的大忌。”香港著名學者張五常教授曾撰文對大陸股市提出自己的判斷。

  “在我的研究領域,房地產與股票是我研究較少的兩個市場,其實不是不想研究,而是不敢看,看到變化太快,看了心驚肉跳。應該說,中國的股票市場發展到現在是有成績的。但目前的內幕也很多,針對投資市場的政策變化又很大,一時一個風向,改變很多。在此情況下,我們今天跟進去是對的,明天可能就是錯的,如果總跟著跑,結果就是虧錢。”張五常曾說。

  對於投資,張五常建言道,為了規避這些變化風險,我們普通人應有一個長線投資的習慣,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而且,不僅要選對市場,還要選對品種。

  張五常認為,對於普通人來說,投資追著熱點跑,並非好辦法;世界市場時常在變,中國市場時刻在變,我們如何追得上。“就拿近日火熱的黃金投資來說吧,我們要是追著它拼命買,就難免買到了山頂上。因為黃金與美元的連動性很強,而美國經濟不穩定,美元漲跌振蕩都很大,黃金也就會跟著變化,做短線很難把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