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秋風:儒家能否構建優良的現代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14:33:10  


儒學研究學者 秋風
  中評社北京7月4日訊/儒學有沒有可能在當下中國大轉型階段承擔起它應該承擔的責任?或者天命?儒家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承擔它自己的天命?即構建一個優良的現代秩序?此間儒學研究學者秋風日前在“張君勱與現代中國”研討會上對此發表了看法。

從張君勱理解現代儒家之視野

  2013年6月29日至30日,“張君勱與現代中國”研討會於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召開。作為中國現代政治史、思想史與憲政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張君勱先生一生奔走於政壇,同時發聲於思想文化界。他的著述涵蓋了歷代中國政治與思想、儒家思想史與新儒家哲學、中國憲政、民主社會主義等諸方面內容,將西方哲學、憲法和憲政思想介紹到中國。本次研討會由杜維明教授主持,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儒學研究學者秋風發表“從張君勱理解現代儒家之視野”的發言,以下為發言實錄:

  儒家究竟有沒有能力構建一個優良的現代秩序?能否構建一個比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更好的現代秩序?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問題。通過我對張君勱的研究,得到了比較肯定的答案,所以我自己的知識方向、信念也就確定了,自那之後我說自己是一個“儒者”。跟很多人談起張君勱,包括國內很有影響的自由主義學者、憲政學者,他們都不知道張君勱先生的整體思想結構,一說張君勱就說他是一個新儒家,主要還是把他作為文化學者看待。杜維明老師推動大陸學者、海內外學者一起來研究張君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我的發言題目是“從張君勱理解現代儒家之視野”。近二十年來對儒家的理解尤其是現代儒家的理解以牟宗三先生為核心,更上一步以熊十力為核心而理解。這樣的理解是當下儒家的自我理解,知識的努力主要在心性儒學方面,更準確的表述是哲學化的儒學,致力於構建一個儒家的哲學體系,這可能也是牟先生中晚年的主要志業。有意思的是對現代儒學的想象,反過來塑造了人們對於兩千多年來的儒家和儒學的想象。比如我們現在看學院裡發表的大量關於儒學的論文都在討論心性儒學和儒家哲學,所以他們更多會走向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更進一步,公眾對於儒家的看法基本上是心性化、哲學化的方向,以致於到大陸的儒者提出“政治儒學”的概念後,大陸人會說你們為什麼要關心政治?這是作為一個學者需要面對的問題,或者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儒學有沒有可能在當下中國大轉型階段承擔起它應該承擔的責任?或者天命?儒家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承擔它自己的天命?即構建一個優良的現代秩序。可能我們通過張君勱可以更好的理解儒家和儒學。這是我今天發言想要討論的問題,從四方面來講:

  第一,通過張君勱可以更全面的來理解牟宗三先生。牟先生對大陸儒學包括港台、世界的儒學影響太大,大家對儒學的研究基本上沿著牟宗三先生的範式展開的。但牟先生關心的是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就我觀察,圍繞著牟先生展開的儒學議題太狹窄,把牟先生更寬廣的議題遮蔽了。如果我們能注意一下牟先生和張先生之間的關係也許有助於我們更完整的理解牟先生,牟先生一開始跟張先生的關係非常密切,當《新生》的編輯,參與《立國之道》的寫作。這樣的經歷我相信對於牟先生一生的學術和其價值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牟先生對民主政治的重視很可能受張先生的影響,然後把儒學第三期(編者按:第一期儒學指先秦至東漢末年,第二期宋明理學,重點是“內聖”,第三期即現代新儒學)主要任務界定為民主政治的開初,這會是從熊十力那來的嗎?不是,應該是從張君勱先生來的,也有張東蓀先生對他的影響,但我相信張君勱對他的影響最大。

  前面講的是他的政治價值,由政治價值對儒學使命的重新定位。我們看到所謂現代新儒家思想基本結構:儒家心性之學、德國哲學和民主政治,這首先成熟於張君勱先生,然後對後人產生影響。如果從張君勱先生來理解牟先生,《新外王三書》是牟先生跟後面心性儒學同等重要的思考,《新外王三書》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這是我想說了第一點,通過張君勱可以更好的理解牟先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