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應掌握台灣參加國際活動的主導權

http://www.CRNTT.com   2013-07-18 08:27:13  


針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法案,支持台灣成為國際民航組織(ICAO)觀察員,國台辦發言人楊毅13日表示,大陸對此立場明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通過協商安排”。(資料圖:國台辦發言人楊毅)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北京應掌握台灣參加國際活動的主導權》,內容如下: 

  最近美國和英國這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在支持台灣成為世界民航組織(ICAO)觀察員的議題上,表現得頗為活躍。繼美國眾議院於六月十八日通過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加入聯合國轄下的國際民航組織後,參議院也於六月二十日通過了同樣內容的法案,要求國務卿克里在今年九月二十四日舉行的三年一度的“ICAO”大會中提出計劃,支持台灣在“ICAO”大會及相關會議、機制獲得觀察員身份。為此,奧巴馬總統於七月十二日簽署支持台灣參加“ICAO”的一一五一號法案,並宣佈美國政府全力支持台灣的入會案。另外,據說英國政府也已向台灣當局表態,倘若能找到機制讓台灣參與“ICAO”,英國也將會予以支援。而歐洲議會則早已於二零一零年通過了支持台灣參與“ICAO”的議案。由此事可見,本來應由北京打出的一張好牌,由於遲疑不決,而逐漸流失了主動權和主導權。

  本來,按照“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精神,是應當在恢復兩岸協商後,由兩岸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但不知為何,兩岸恢復協商已經五年多,除了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之外,台灣參與其餘的一些政治敏感度不高,但卻關係到二千三百萬台灣民眾切身利益的國際組織活動的討論,卻一直遲遲未有啟動。這就令到台灣民眾出現反彈情緒,從過去的不排斥透過兩岸協商來解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演變為希望由台灣自己爭取參與國際活動的自主性。如“未來事件交易所”昨日公佈的“兩岸政治談判”調查結果就顯示,兩岸簽署對外關係合作協議的支持度為百分之五十點二,兩岸簽署台灣國際參與空間協議的支持度為百分之四十五點八,可見台灣民眾比較支持台灣擁有國際空間自主性,希望兩岸在對外關係上進行合作,而不是依附在大陸之下的台灣國際參與,或由大陸決定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