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應實行動態比較優勢的出口升級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7-19 08:16:49  


 
  第一,中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正在削弱。2004年以後,出口部門普工工資成本一直以2位數速度上漲,企業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抵消工資成本上漲帶來的衝擊,保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中國一些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出現了下降。

  第二,中國將進入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的階段。一是經濟發展會自然提高勞動力成本,城市高房價等因素提高了生活成本從而推高勞動力成本。二是中國已經跨過劉易斯拐點,高等教育擴招等因素加劇了普工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勞動力成本將隨需求擴張而加速上漲。三是農民工的市民化將進一步大幅抬升勞動力成本。以往中國實行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工業化而非城市化政策,人為壓低了出口部門的勞動力成本,這種政策之所以奏效是因為農業與工業工資水平的巨大差距和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市場結構,未來這兩個條件都將發生變化。這一政策帶來了中國特有的“三元結構”,即發展中國家普遍的城鄉二元結構再加上中國特有的城市內部二元結構。“三元結構”不可持續,隨著大量農民工市民化,普工的工資水平和社會保障成本將大幅抬升。四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繼續升值將進一步削弱中國勞動力在國際上的相對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比較優勢升級的因素正在顯現。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雖然過去5年中國傳統的勞動力、土地、水、電等生產要素的低成本優勢明顯削弱,但一些新的領域,如交通、電信、產業配套等的成本優勢逐步提升,且勞動力素質、市場環境、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和政府服務等質量優勢明顯改善。與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與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投資環境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優勢。未來,更多的企業將把中國定位為重要的市場和研發基地。這種變化有利於推動中國比較優勢從低成本的勞動密集產品向資本技術密集產品升級。

  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挑戰

  問:我們知道,出口在促進經濟發展的3套馬車中占有重要一極,您認為當前中國出口面臨哪些挑戰?

  隆國強:當前,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都比較緩慢,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以低成本取勝的出口戰略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經貿環境。中國出口具體面臨三大挑戰:

  第一,貿易摩擦不斷增加,貿易環境日趨嚴峻。自1995年以來,中國就是全球被反傾銷案例數量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從以發達國家為主向發展中國家擴散。中國不僅與美國、歐盟存在著巨額貿易順差,與大量發展中國家也存在嚴重的貿易失衡,一些國家採取了各種各樣的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貿易保護措施。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迅速提升,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第三國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發達國家看到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崛起,擔心中國挑戰現有的全球規則,“中國威脅論”迅速擴散,導致中國外貿環境日益嚴峻。

  第二,中國勞動密集產品面臨來自發展中國家更加激烈的競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學習東亞出口導向型戰略的成功經驗,開始進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市場,在中國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展開競爭,一些國家正在蠶食中國的市場份額。例如,耐克運動鞋曾經主要是由中國代工出口,目前,中國的份額已經下降到不足一半。從數據分析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初級產品、資源類產品的競爭優勢已經明顯惡化,低技術制成品的競爭優勢對部分發展中國家相對減弱,中技術制成品競爭優勢明顯增加。

  第三,出口結構升級可能遭遇發達國家的打壓。目前為止,中國儘管與美歐存在巨額貿易順差,但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總體上是互補性的分工關係,隨著中國出口結構向資本技術密集產品升級,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正面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些預測指出,中國可能在10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保持世界超級霸權是美國的核心戰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面對日本的強勁追趕,美國不遺餘力地打壓日本,日美貿易戰給日本帶來了嚴峻挑戰。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增長陷入停頓長達20年。面對中國的追趕,美國可能在貿易保護、市場開放、匯率、知識產權、勞動與環境標準等多個領域發難,遏制中國出口結構升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