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人在非洲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08:35:38  


當地的富豪們帶著武裝保鏢乘游艇為來自中國的考察團介紹拉各斯。
 
  史海生感慨,在中國,由於惡性競爭,港口都求著船東,“在拉各斯是反過來的”,而這裡的利潤比中國許多著名大港口都高。

  史海生很享受這裡的生活,他住在拉各斯富人區,香蕉島,兩百多平米的豪宅公寓,正對著幾內亞灣的無敵海景。這個島上重兵把守,裡面住滿尼日利亞的權貴富豪。每逢周日,史海生會和本地上流社會的富賈們一起打高爾夫。

  史海生的生活,只是在非洲經商成功的中國人的代表。他們最為自豪的是,在歐美,再成功的華人,也不過是餐館老板,永遠無法進入主流經濟領域,而在非洲則完全不同。儘管如此,每當中國國內——如廣州這樣的城市——嚴查非洲人的時候,遠在尼日利亞的華人也會受到當地移民局的刁難。

  歷史上,華人大規模來尼日利亞有4次浪潮:第一次是在1959年,從香港來的商人,主要做陶瓷和紡織生意;第二次是1980年代初期,因為中國援外項目,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和中地海外建設集團派來大批工程人員,修建鐵路、橋梁、打井送水等;第三次是1990年代後半期,由於小商品經濟發達,大量浙江人、福建人、廣東人來到這裡,做衣服鞋帽等輕工產品生意;第四次是在本世紀初,目前僅在拉各斯州注册的華人企業就有四百多家。

  36歲的倪夢曉是溫州樂清人,10年前在北京秀水街倒賣山寨名牌,生意不景氣,遇到一個朋友,得知尼日利亞生意特別好做,於是來到這裡。起初批發女鞋,3年後尼日利亞政府為扶持本土產業,嚴禁女鞋進口,於是他在當地開了女鞋廠和男鞋廠,接著又開了造紙廠和農場。如今,農場成了他的命根子,“我出身農民,更喜歡莊稼。” 

  他的農場占地180畝,只種中國蔬菜和水果,光是供應當地華人就供不應求。這裡陽光、雨水充沛,荔枝、龍眼、楊桃、山竹、枇杷等長得特別好,兩年前他試種火龍果成功,非洲人特別喜歡。他準備再買3000到5000畝土地,拓展畜牧、果汁加工、農家樂、旅遊、網購等相關產業。

  倪夢曉得過幾次瘧疾,“全靠自己,吃幾片藥就好了,中國人還怕這個?”但就在兩年前,他姐夫,在搭建廠房時不慎摔下來,由於當地醫療條件惡劣,得不到及時搶救,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姐夫慢慢死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