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夫多妻為何在非洲長盛不衰

http://www.CRNTT.com   2013-07-17 15:06:30  


南非總統和他的三位妻子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訊/ “一夫多妻”在非洲國家很普遍。但從西方語境來看,“一夫多妻”是文明落後的產物。伴隨著非洲步入現代文明,人口迅猛增長和經濟觀念轉變正在衝擊著“一夫多妻”現象。儘管如此,非洲的“一夫多妻”依然長盛不衰。

  除了戰爭和男女不平等因素外,這與現實生存環境息息相關。非洲廣大農村婦女是主要勞動力,多一個妻子就多一個免費勞動力。在傳統家庭中共處的幾個妻子首先是一組相互依賴的夥伴,相互配合料理家務和務農。非洲傳統社會沒有任何福利可言,廣大農村地區依然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一夫多妻”有其存在的基礎。

  在非洲傳統觀念中,婚姻是兩大家庭的聯盟。當一個妻子去世後,丈夫會優先考慮迎娶亡妻的姐妹,這在非洲被看做一種美德,是富有同情心的表現,並體現了與前妻的感情深厚。同時,這麼做可以保證該男子給亡妻的聘禮不會浪費,因為娶亡妻的姐妹不用再付大筆聘禮。這在傳遞著親情關愛精神同時,也有“家財”不外流等經濟考量。

  隨著部分非洲人步入以工業化為標誌的現代社會,城市中“一夫多妻”的現象呈下降趨勢。但當地學者認為,雖與外界接觸數百年之久,但非洲的社會關係依然受親屬關係制約。社會學家也驚奇地發現,非洲傳統的家庭和社會結構關係並沒有被初步的工業化摧毀,反而改頭換面後重新適應了現代生活。事實上,“一夫多妻”已成為非洲文化和社會的重要紐帶。

  在非洲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里,群體意識根深蒂固。在群體面前,個體不具有獨立性,要依附於群體。受這種觀念影響的現實生活需要高度的互助與分享。從根本上說非洲人的群體意識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形成的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一夫多妻”則是其外在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