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推動中國貿易與投資“東進”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07:52:07  


 
  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的挑戰

  文章分析,就東亞中日韓三國而言,由於各種歷史的原因和產業結構的錯位,並沒有以全面貿易協定來迎合全球區域一體化的浪潮。但就中日韓經濟規模和潛力而言,中日韓FTA的談判將可能在亞洲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空間。簡單經濟模式計算,如果完成中日韓FTA談判,將給中日韓分別可能帶來1%、0.5%、2.5%不等的經濟增長,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但是目前除了中日、日韓“島爭”帶來的政治問題外,新的棘手問題有兩個:一是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升級,使得韓國在大選後更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聯繫,美國的軍事核打擊力量,可以以防範朝鮮發射導彈為名,堂而皇之部署於亞太,包括東北亞,而美韓軍事合作關係的升級,將有可能誘使韓國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談判,從而削弱韓國對於中日韓FTA談判的熱情和提高要價;二是日元貶值問題,這是個最關鍵問題。自2012年年底日元啟動貶值以來,日元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相對美元貶值20%以上。最令人奇怪的是,在日元巨幅貶值過程中,美國政府,西方7國集團,居然沒有對日元大幅貶值予以抗議和譴責,也沒有發表任何一份聯合聲明,美國政府默許態度後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即通過日元貶值創造出來的日本經濟紅利,來拉攏日本堅決地站在美國的TPP框架內。

  而從2013年日本的進出口數據的變化中,我們已經看到,這種針對性貨幣貶值,開始給日本經濟和出口結構帶來改變,日本對美出口開始超越中國。可以預見的是,由於日韓產業結構類似,韓國也可能會被迫進行貨幣貶值,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損失最大的一方就是中國,它將嚴重打擊中國同類的產業的競爭力。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由於日元大幅貶值帶來的結果,中日韓貿易結構將發生顯著變化,這不利於中日韓FTA的談判,包括中韓之間可能的FTA談判。

  積極參與亞太區自貿區框架

  文章認為,選擇什麼方向推動自由貿易區?是一個國家對於未來戰略的全局性判斷。目前有一種流行的看法,既然日本已經“選邊”加入美國的TPP框架,而TPP框架對於中國是排斥的,中國就沒有必要再積極推動一個由日本參與的、政治互信度低的自由貿易區。

  這種看法,在戰略上是短視的。在21世紀全球經濟與貿易的格局中,一個國家可以加入多個貿易框架,也可以簽訂符合自身利益的各種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而不同的自由貿易框架相互平行交錯競爭。僅就TPP而言,美國就公開聲明,並不反對在亞太可以並存多種自由貿易框架協定。如果中國不在亞太推動和積極參與自由貿易框架,等於是拒絕區域與全球競爭,這不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從更大的戰略視野角度看,中國貿易與投資融入世界,一個最重要的戰略選擇是“東進”還是“西行”?打通與建設“歐亞大陸橋”,開辟新的“絲綢之路”的學術觀點,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戰略方向上一個經常討論的熱點。但事實上,且不談中國“西行”面對的複雜的宗教、文化、民族差異,也不談中亞地區複雜變化中的地區形勢,以及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核心利益,僅從中國自身需要的經濟結構調整而言,如果中國“西行”,除了可以獲得資源利益和安全保障外,中國的產品性能不會有本質的提高,其產業結構轉型必然緩慢;而如果“東進”,中國產業必然面臨強大的競爭,不僅有助於利用外力推動中國產業轉型與裝備製造水平升級,同時還可以更大程度上分享亞太未來的經濟高速成長。所以,當我們需要中國西部周邊穩定,並能夠為中國經濟提供資源保障時,我們切不可忘記,面向東亞,面向亞太更可以本質上提高中國產品的全球競爭能力,並可以獲得潛在高成長的市場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