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薄熙來被控 官媒強調反腐“沒有特權”

http://www.CRNTT.com   2013-07-27 08:38:48  


 
  包括《重慶日報》和《重慶商報》的中國各大媒體昨天都轉發了《人民日報》的上述評論。多家網站在轉載該篇評論時,還以《勿存“刑不上大夫”的僥幸》作為標題,湖南《瀟湘晨報》更是以此作為頭版頭條,並配上薄熙來閉目沉思的照片。

  薄熙來案件的依法處理,除了彰顯出中共依法治國的決心,也被輿論視為是中國進一步推動法治改革進程的契機。

  《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的一篇評論就認為,薄熙來案被正式提起公訴表明,中共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公器私用,這是一個給人民傳遞法治決心的信號,是在全社會樹立法律威嚴的契機。

  官方目前尚未公布薄熙來案開庭審訊的日期,但此案何時開審,以及會否獲得公平公開公正的審理,備受外界高度關注。《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昨天就刊登社評反駁輿論對案件乃至司法公正的質疑。

  社評寫道:“中國法治建設比一些人認為的要快,直到今天仍有人歪曲薄熙來案的刑案性質,境外輿論還有杜撰它所謂內幕的,圍繞薄熙來案的無端猜想和惡意傳謠層出不窮。這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它會隨著中國依法治國的繼續前進逐漸式微。”

  社評並表示,希望輿論帶來的“聚焦”不對法庭的審理造成干擾,最終的判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京華時報》評論進一步指出,薄案的審判到底經不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直接關係中央威信和民心向背。“於中央言,乃是檢驗依法治國理念與反腐決心的尺子。於社會各方言,乃是判斷中國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尺度。於公眾言,乃是對黨的信心與信任的‘離合器’。”

  有分析認為,薄熙來被控,意味著中共高層已經對薄的處置方式達成共識。

  薄熙來在去年3月落馬後,“保薄”的力量積極運作,“挺薄”的聲音也時而響起,與主張嚴懲者產生看法分歧。

  不過,官媒至今的報道及評論所反映出的中央態度,都顯示薄熙來獲得輕判的可能性不高。

  人民網的一篇評論就希望民眾能支持中央的決定,要求人們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認識中央堅決查處薄熙來案的重大意義,並與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倍加顧全大局、珍惜團結、維護穩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