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防長”楊念祖辭職:該來的還是要來

http://www.CRNTT.com   2013-08-07 09:30:44  


 
  其實,在馬英九任命楊念祖為“國防部長”時,就有不少人私下議論,認為這只是馬英九為應對“洪仲丘事件”政治危機的權宜之計。其一,楊念祖並非是馬英九的鐵桿親信,是張良任辭職改任駐以色列代表時推薦的,因為馬英九極為信任張良任而予以接納;儘管楊念祖就任後對馬英九忠心耿耿,但始終因並非是“馬家軍”而感到隔了一層,因而由他出任“國防部長”,只不過是緊急情況下的權宜之計,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其二,當前“國軍”遇到種種事件,尤其是“洪仲丘事件”之後,誰也不願接手“國防部長”這個“燙手山芋”,擔心會坐不長,誤了自己的前程,於是就只好由副部長楊念祖接手,由他來“捱義氣”,待馬英九渡過這個危機之後,趁著馬政府向中山大學借調楊念祖期限已到之機,再讓他返回校任職,兩全其美。

  其三、台灣軍隊中向來就有“東風吹,戰鼓擂,誰也不服誰”的傳統,各個軍種和派系對“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職務爭個你死我活,甚至還曾為此而演變成“輪流坐莊”。儘管在“洪仲丘事件”的風頭火勢之際,誰也不願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但長遠來說,這僅是短暫現象而已,“國防部長”仍然是職業軍人必守的戰略高地。而在目前情況下,找一個與任何軍種和派別都沒有關聯的人來接手,大家都“雖不滿意,但沒意見”。這就像對岸那邊,一九七六年一月周恩來逝世後,毛澤東無論是按次序委任第一副總理鄧小平接任,還是為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而讓第二副總理張春橋來接任,其對方勢力都會有意見,因而就找了個在副總理中排名很後,與任何派別都沒有淵源的華國鋒來接任,雖然所有派系都不滿意,但仍可接受。

  其四、正如前述,楊念祖雖然對軍事很有研究,但畢竟並非是戰爭學,對指揮作戰基本不懂。出任軍政副部長,主管類似解放軍總政治部所轄的政治、軍教、紀律、宣傳出版、司法等還可以,而且因為是副部長,還有部長在“飛”負責。但若是要楊念祖“擔綱”,倘遇到有戰爭等突發狀態,儘管也有幕僚弼輔,也可能會力不勝任。比如,參謀幕僚“按章辦事”,列出幾種處理方案由他選擇(當然最後還須經馬英九拍板),由於並非是研究戰爭學出身,可能會挑選了一個最不能爭取戰場優勢的方案,豈非誤了大事?儘管按照“國防二法”和國際潮流,“國防部長”由文人出任是大勢所趨,但也應是以具有戰爭學理論及經驗者為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