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普京特赦經濟犯是“自打耳光”?

http://www.CRNTT.com   2013-08-14 11:39:51  


 
  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俄羅斯經濟是如何不自由的。一是,2008年,在沒有任何司法或行政調查得出結論前,僅僅因為普京幾句批評,就使俄鋼鐵巨頭梅切爾市值跌去60億美元。二是,普京一貫不滿只從俄羅斯賺錢卻不為俄出力的富豪,而阿塞拜疆商人伊茲馬伊洛夫在莫斯科打拼多年後成為富豪大佬,他卻在2009年把在俄羅斯賺來的錢拿到土耳其開了一家酒店,極盡奢華之能事。於是普京一怒之下就以存在走私和衛生違規為由查封了伊茲馬伊洛夫手中主要的“搖錢樹”——切爾基佐夫市場,連帶數萬華商損失慘重,“有人跳樓,有人自殺,很多人傾家當產”。

  一家企業和一個商人的命運都取決於官員的臉色,這無論如何是極不正常的。連普京的搭檔梅德韋傑夫都在抱怨“不要讓我們的企業家晚上睡不好覺了”。

  這些問題在高增長下似乎無關緊要,增長一旦退去,就會集中爆發。

  私人產權保護薄弱,部分不滿政府的俄羅斯精英不斷逃離

  在“合作為王”、私有產權得不到保障的環境下,不少俄羅斯的精英階層也開始用腳投票,逃離俄羅斯。一項勒瓦達中心(Levada Centre)主持的民意測驗顯示,在2012年,俄成年人口中22%有意永遠離開自己的祖國,其中大多數人是企業家或學生。這一數字比四年前的7%高出三倍多,達到蘇聯解體後的峰值——即使那時也只有18%的人口有意離境。另外,根據俄羅斯科技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普京主政的過去10年中,約有1.6萬名俄羅斯科學家獲得了永久性國外工作合同,離開了俄羅斯。

  ■ 某種意義上,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是中國的反面教材

  經濟放緩,對私有產權保護不到位,政府對經濟的介入過深這些問題也值得中國警惕

  類似俄羅斯,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在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今年增長率預估至7.75%。雖然仍是一個不錯的數據,但中國經濟在進行調整,增長放緩已是定論。

  同樣,政府對經濟的介入在中國也同樣存在。過去的七、八年,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越發明顯。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從2006年的18.3%增加到2011年的22%。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總產值、資產總額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分別達到26.7%和43.7%。

  此外,國內對私有產權的保護也不到位。8月13日,在“曾成傑案分析——中國民間金融與企業家生存環境研討會”上,萬科董事長王石就反思到:“企業家不能避免引火燒身,沉默、躲是躲不過去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