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養老金“資金池”亟待做大

http://www.CRNTT.com   2013-08-25 09:12:39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訊/國務院近日召開常務會議,確定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任務措施。這意味著深化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然而真正建立“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還任重道遠。

  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中國是全球唯一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也是全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為1.776億人,占人口總數的13.26%,其中65歲以上人口為1.19億人,占總人口的8.87%。預計到201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6.7%,年均淨增逾800萬人,並將超過新增人口數量。

  一直以來,老齡化被看作是與“人口紅利”相對的“人口負債”。人口老齡化確實會給經濟增長帶來許多挑戰和衝擊。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加,將導致用於養老資源總量增加。例如,需增加有關養老的財政支出,提高企業養老金的支付水平,配置更多與養老有關的公共設施等。這些都意味著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經濟資源配置格局的改變。同時勞動力嚴重短缺也將帶來經濟總產出下降,儲蓄率下降,投資減少等。

  中國養老金支出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數據表明,當前中國社會基本養老制度的覆蓋人口約為2.6億人,其中1.9億人為繳費人口,而另外7000萬人為領取養老金的人。養老金支出面臨非常大的壓力。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2.5萬億元,但是個人賬戶實有資金僅有2703億元,空賬金額高達2.2萬億元。

  文章表示,一方面是不斷增加的養老保障需求,而另一方面卻面臨著非常大的養老資金壓力,那麼中國應該選取什麼樣的模式?中國的養老體制安排需要與“未富先老”的國情相一致。在較低收入水平下解決中國養老問題,既要考慮人口老齡化對現行養老保障體系的挑戰,又要考慮財政壓力量力而行,防止對長期增長帶來衝擊。因此,我們需要從可持續性角度對中國養老保障體制改革進行評估,並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經濟增長前景,兼顧“效率”和“公平”,建立可持續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

  在中國人口結構發生快速變遷、傳統家庭養老保障功能萎縮、政府財政支付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推進社會化養老共建保障模式應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首選模式。而這種多元支撐的社會化養老保障模式就需要養老公共服務體系、社會化養老機構、社會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等一系列制度設計的全面跟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