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養老金投資的急與不急

http://www.CRNTT.com   2013-04-30 09:02:56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訊/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的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養老金如何與各種投資市場銜接,在控制好風險的基礎上獲取收益,需仔細思量,急不得。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付建利述評文章表示,在社會流動資金充裕、國有資產和財政收入龐大的背景下,為防止政府錢多遏制不住衝動而亂花錢,應該從制度和法律上讓養老金盡快進入各種投資渠道,將一部分富餘的資金轉為養老金。

  長期以來,龐大的國有資產和財政收入投資效率極低,浪費嚴重,而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老百姓擔心未來養老錢不夠而拼命存錢,不敢消費,內需驅動遲遲不能有效啟動。若如此,倒不如把一部分過剩的資金轉為老百姓的養老金,引導資金有序流動。

  文章指出,把龐大的國有資產和財政收入、社會上過剩的流動性部分轉化為全民養老金,首先需要做好頂層戰略性安排。在經濟增速趨緩、財政收支越來越透明化的情況下,政府未來的財政收入增速也將下滑,而老齡化社會正越來越快地向我們走來,把充裕的社會資金部分轉為養老金,應該盡早地提上議事日程。當然,資金不能躺在養老金賬戶里,最終還是要和各種投資市場結合起來。因此,搞好養老金投資的各項制度設計尤為重要。比如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甚至參考部分西方國家實行強制性繳費措施,以及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

  另一方面,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不僅僅是債券市場,同時也包括股票市場、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等。通過專業投資、組合投資和長期投資,在切實控制好風險的同時,讓養老金的投資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讓老百姓對未來的養老有信心,從而增強對政府的信心。為此,需要建立一支合格的養老金投資隊伍,並為養老金投資塑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法制環境,同時還需培養良好的養老金投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