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紀弦:去吧,我的詩

http://www.CRNTT.com   2013-08-27 14:40:29  


 
  “台灣現代派雖以紀弦為鼻祖,卻並非他的獨創,不過是40年代中國詩苑流行過的具有進步色彩的現代派的旁枝之變異而已。台灣現代派詩歌在詩歌藝術領域自有其貢獻,但在思想上卻無進步意義可言。他們的詩綱可歸納為三:一是強調“橫的移植”,硬搬西洋,力排傳統;二是主智不主情,導致無感不情的文字遊戲;三是要求pure poetry即純詩,勿去觸動社會生活,勿去干預現實,否則便不純了。”

  紀弦則認為自己對文壇最大的貢獻是“文字工具之革新,散文主義之勝利”。他曾與老友覃子豪有過一場關於現代主義的論戰,持續兩年,大戰三百六十回合後,整個台灣詩壇都現代化了,從此再沒有人寫“二四六八逢雙押韵四四方方整整齊齊的豆腐幹子體了”。

  他也做了補充,“從前在台灣,有人故意逃避情緒,切斷聯想,把詩寫得十分晦澀難懂,而自以為很‘前衛’。我大不以為然,決不點頭。說現代詩是‘難懂的詩’,如果不‘難懂’,就不‘現代’了,那真是一個大笑話!……我從未鼓勵青年朋友去寫‘難懂’的詩。”

  有趣的是,紀弦曾在台灣成功中學教古文、舊詩、《論語》、《孟子》。少有學生知道,眼前的路老師,就是將新詩從大陸帶到台灣的那個人。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邢人儼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8月12日 

  參考資料:《紀弦回憶錄(三卷)》、藍棣之主編《紀弦詩選》、《紀弦精品》、流沙河編著《台灣詩人十二家》。

  (實習記者梁蓮娣亦有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