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全運會亂象背後的追問

http://www.CRNTT.com   2013-09-11 12:06:23  


9月3日,在沈陽進行的2013年全運會女子七人制橄欖球決賽中,北京隊由於對裁判的判罰不滿,在下半場0比15落後之後放棄比賽,全體隊員圍成一圈站在場地中。比賽繼續進行,最終山東隊以71比0的比分奪冠。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訊/連日來,第十二屆全運會不斷爆出的負面新聞占據了國內各大媒體的主要版面。從游泳馬拉松賽場上演“全武行”,到橄欖球決賽的集體罷賽風波;從花游運動員質疑裁判打分“有內幕”,到“默契足球”的再次上演;甚至還有新聞爆出某賽艇隊比賽器材疑遭人為暗算……

全運會亂象背後的追問

  2013-09-10 11:27:19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正如某些人猜測的那樣,時隔4年後,全運會依然沒有擺脫負面新聞的糾纏。連日來,第十二屆全運會不斷爆出的負面新聞占據了國內各大媒體的主要版面。從游泳馬拉松賽場上演“全武行”,到橄欖球決賽的集體罷賽風波;從花游運動員質疑裁判打分“有內幕”,到“默契足球”的再次上演;甚至還有新聞爆出某賽艇隊比賽器材疑遭人為暗算……全運會似乎變成了一出充滿動作、陰謀、懸疑情節的大戲。 

  其實,如果回顧近幾屆全運會,不難發現爭議與負面新聞始終是這項隆重賽事的一大“亮點”,並且數量呈上升趨勢。在許多年長者的印象中,全運會曾是民眾喜聞樂見、舉國為之激動雀躍的體壇盛會,而如今卻亂象迭出,淪為了運動員乃至地方政府爭名奪利的名利場,著實令人唏噓不已。對於那些幾十年來一直關心中國體育發展的人們來說,全運會則變成了心中的一塊痛處,以至於他們大聲疾呼:全運會究竟怎麼了?! 

  全運會設立的初衷本是為國家的奧運戰略鍛煉新人、選拔人才。在中國運動員初入國際舞台並逐漸在世界賽場上嶄露頭角的那段歲月,全運會的確為中國體育的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當中國社會逐步邁進市場經濟之後,這項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卻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實際上,無論是對於擴大賽事規模、豐富舉辦形式,還是在新時期下展現出更多人文和體育的精神內涵,經濟因素的加入都有助於推動全運會的成長與提高。但俗話說“利字旁邊一把刀”,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近十幾年來,包括運動員個人以及地方政府在內的參與者們,卻因無法抵禦名利的誘惑使得全運會被這把刀砍得遍體鱗傷。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來,在全運會獎牌榜上名列前茅,已經不再單純意味著能為國家輸送更多的體育人才,而是暗藏著更多現實意義。首先是面子問題,與每年能在經濟統計中拿出驕人的GDP數據一樣,在全運會上的優異表現也能讓地方政府領導“挺直腰杆”;其次,“體育強省”的稱號可為地方政府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除了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外,在吸引投資方面,健康積極的人文形象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在人才流動加速的今天,擁有更多的全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人才投奔而來,由此能夠形成人才上的良性循環。 

  在地方政府因利而為、無利不為的思維主導下,全運會自然成為了各方利益集中角力的競技場。為了爭奪有限的全運會資源,一雙雙貪婪的手伸向了公平公正的體育精神,伸向了禮讓謙和的社會道德,甚至伸向了至高無上的國家榮譽。如何斬斷這些沾滿負能量的手,不僅是每個賽事參與者需要面對的難題,更是每個關心中國體育發展、關注和諧社會升級的人需要考慮的事。但是,在此之前,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全運會的精神內涵究竟是什麼?全運會能給中國體育帶來什麼?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全運會?或許只有當每個人都認真思考後,未來全運會之路才不會越走越窄,才會有“重生”的希望。(蘭旻 《世界新聞報》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