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張曙光“花2300萬評院士”的背後呢?

http://www.CRNTT.com   2013-09-12 15:46:42  


 
張曙光稱巨資賄選院士 學者:畸形路徑產生學官群體

  2013年09月12日02:54 來源:京華時報 

  前天,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因涉嫌受賄接受庭審時稱,其巨額索賄的一項重要目的是參評中科院院士。對此,中國科學院發布聲明表示,張曙光兩次被推薦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且中科院未收到與張曙光“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

  昨天,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發布聲明表示,張曙光庭審供述稱其受賄的部分錢財用於參評院士,中科院未收到與張曙光“花錢參評”有關的投訴。張曙光確曾於2007和2009年被鐵道部推薦為中科院院士候選人,但兩次均未當選。

  中科院表示,如在有關方面針對張曙光的司法調查中,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除其本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外,中科院還將按照院士章程的規定和程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歡迎社會監督。

  >>庭審回顧

  9月10日,張曙光涉嫌受賄案在北京市二中院開庭審理。在庭審中,張曙光供述,他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參評院士,但分別以7票和1票之差落選。而其也3次以“花錢促成此事”“感謝評審”為由,向今創集團總裁戈建鳴索取錢款共計人民幣800萬元、兩次收受武漢正遠鐵路電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計1000萬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錢款人民幣500萬元,均與參評院士“需要花錢”有關。

  追訪

  “參評需運作是圈內公開的秘密”

  院士享受的“最高學術稱號”“終身榮譽”等桂冠,讓很多人趨之若鶩。近年來,院士增選工作備受關注,有關質疑也層出不窮。

  上海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沈建華研究員認為,近年來很多案例都說明,目前在我國的院士評選中,出現越來越需要“運作”的情況,甚至由單位出面,組織強大的公關團隊,有強大的財力支持,這在圈內幾乎是公開的秘密。當選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強、學術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擁有一定社會地位、能夠調動一定行政資源的人。

  國際著名海洋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汪品先院士說,張曙光索賄參評院士一事,充分暴露了我國院士評選制度存在的問題。我國現行的院士制度是特殊時期的產物,今後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制度將受到更多爭議。“作為一名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的頭銜於我代表了一種榮譽、一種學術界的承認,而絕不是用來換別的東西。”汪品先院士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