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穩增長平衡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3-09-15 11:11:06  


要使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健康、持續高增長,不僅需要不斷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要保持穩定平衡的增長。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訊/最新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普遍向好,似乎驗證了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低穀。這是否意味著對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出現“硬著陸”的擔心可以消除了?甚至,中國經濟是否又走上上升的軌道?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潘正彥文章認為,中國經濟仍然需要穩增長,經濟運行仍然需要處於合理區間。

  增長速度不應大起大落

  文章稱,中國經濟吃盡了大起大落的苦頭,過度追求中國經濟高增長,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為了使中國經濟健康成長,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十分重要。

  從1978年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史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經常是伴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大起大落”,最後不得不實施嚴厲的宏觀調控。經濟高速增長從一定程度上就是經濟“大起大落”的代名詞。雖然2000年以後,中國經濟“大起大落”幅度有所收斂,但並沒有完全消除。中國繼續保持世界最高的經濟增長率,雖然速度已經從11%左右大幅度回落到8%以下,下了一個台階。同時,數據顯示:近年(2009年特殊情況除外)中國經濟增長率波動率已經好大的收斂,基本在兩個百分點以下。這說明了中國宏觀調控能力的逐步成熟,也客觀反映了經濟增長速度的實際降下來後,經濟增長率波動率的同步下降。

  其實,中國經濟過去30年快速發展的許多有利因素已經減少,甚至消失。1978年後的前2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由於農村大包幹、市場化、世界工廠等改革開放的紅利的釋放;最近的10多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率是房地產市場化、人民幣升值等新的動能的推動結果。而過去30年的快速城市化實際上也是這些動能釋放的綜合反映。顯然,一些積極因素已經充分釋放或動能衰減,有些甚至轉為反面——例如中國許多大城市的環境污染已經大幅度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等等。同時,中國居民的高儲蓄率實際上是犧牲人們的利益(負利率)和消費(同樣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的情況下實現的,未來顯然難以為繼。而不顧國內外客觀形勢的變化,繼續追求高增長,必然導致經濟再次大起大落,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更大,為了避免中國經濟重蹈大起大落的覆轍,就是要使中國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就是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