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揭秘全運會利益鏈:金牌內定裁判成主角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10:49:56  


 
  其次,東道主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與解放軍聯合培養更多運動員。曾經的解放軍隊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體育人才,一度有小國家隊之稱,現在儘管吸引力有一定下降,但軍中仍然匯集著許多頂尖人才。因為體育總局有“解放軍運動員雙計分”政策的存在,因此爭取解放軍運動員也是各代表團的工作之一。即如果和解放軍代表團簽訂共同培養協議後,該解放軍運動員取得成績後,就可以雙計分。這一政策在上屆山東全運會上達到了使用頂峰,解放軍代表團也拿到了金牌榜第二。

  另外,巨大主場優勢也將幫助東道主取得好成績。多年來,各項運動都要最終服從這一潛規則。當年,上海八運會男子水球半決賽,上海與廣東死拼,隨隊親征的廣東體委主任以及一位女副省長潸然淚下,“四年後廣東見”。果然4年後,廣東金牌榜第一,上海跌到第4,比廣東少了40金。

  極其特殊而獨具特色的“東道主現象”,引起外界極大的不滿。為此,取消全運會的呼聲越來越高,全運會存廢之爭的爭論也越來越激烈。甚至早在10年前,體育界知名人士張燮林、樓大鵬等人就曾提出了要求取消全運會的提案,提案中說,“全運會是前蘇聯體育體制的產物,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依靠國家的大量撥款,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然而,對於國家體育總局和地方體育局來說,全運會是萬萬取消不得的。一旦取消了全運會,總局及其官員在地方各省市體育局的影響力和地位,將一落千丈。試想,一旦沒有了全運會,哪個地方政府還會一如既往地像對全運會那樣對體育加大投入呢?一旦取消全運會,總局官員的權力和影響力將大打折扣,那不是在革自己的命嗎?

  由此可見,在全運會無法取消的情況下,總局總得推出一些改革來緩解輿論的壓力。可是,改革又談何容易啊?正在總局高層百思不得其解時,一位總局領導在陪同國家領導人視察上屆全運會時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

  當時,十一運開幕在即,國家領導人在山東視察時問了一句:“山東代表團在十一運會應該能獲得第一吧?”得到的回答是“山東不一定能獲得第一”。領導接著又問了一句:“誰是東道主誰就第一吧?”當時,陪同視察的總局領導一臉尷尬,如是這番,還用得著搞什麼比賽呢?

  據說,正是從那一刻起,總局領導找到了全運會“改革”的突破口,那就是設法阻擊東道主獲得第一。於是,在十二運備戰周期,總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第十二屆全運會的相關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比如:取消了東道主與西部13個省的聯合培養;取消了先期決賽;取消了冬季項目東道主的承辦權;縮短了人才交流時間,提前了注册截止時間;取消了先期比賽(與國際大賽有衝突的項目先期進行);奧運會聯合培養政策在已經以正式文件下發的情況又突然取消……外界一眼就能看出,這些政策變化顯然是針對東道主的。

  對於總局方面來說,一旦“阻擊”東道主成功,東道主無緣金牌榜第一,無疑是一個全新亮點,一大“政績”。

  然而,這樣做有意義嗎?

  山東乘機上,領跑金牌榜

  面對總局的“阻擊”政策,上屆東道主山東乘機而上,顯示出了強勁的奪金勢頭。

  據了解,早在倫敦奧運會之後,山東運動員就已經做好了與東道主決一死戰的準備。本屆各項比賽打響後,山東表現神勇,賽程過半時,就已經獲得了43.5金。山東各級領導分赴各大賽場,只要舉個例子,就足以證明山東方面對奪金有多麼重視。9月6日,記者在沈陽柏葉基地射箭場,領略到山東選手崔圓圓扣人心弦的奪冠一幕,崔圓圓在決賽中幾乎全部射出了10環,為了這一金,崔圓圓足足準備了4年,在現場,記者發現山東方面的領導、教練、隊員、各類後勤保障人員,包括隨隊醫生、心理醫生、營養師、觀摩人員共有近百人,組成了一個賽場拉拉隊,遠在山東大本營里,也有無數人在觀看直播,崔圓圓奪冠後,家里放起了鞭炮,鞭炮聲通過手機傳到了比賽現場,傳到崔圓圓的耳邊。

  記者在1987年曾寫過一篇報道山東射箭世界冠軍馬湘君的報告文學,在射箭這一領域,山東確實人傑地靈,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神箭手。如今20多年過去了,山東的射箭依然保持著傳統優勢,你不得不驚喜,也不得不佩服,今天的崔圓圓就像是當年的馬湘君,同樣俊美,同樣神奇。在耐力體能項目方面,如自行車、賽艇、公開水域等,山東也是最大贏家,共獲9金;在打分計點項目上,如柔道、摔跤、跳水、體操等,山東也均有優異表現。這些華北平原上林衝、李逵、武鬆的後代,活躍在十二運各大賽場,正是賽場上濃縮出來的一個個“大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