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組團去金色大廳唱K 文化自信豈能靠“鍍金”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11:34:13  


 
中國文化團體去金色大廳秀啥

  2013年09月27日06:59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劉志權 

  近日媒體報道,被國人視為“音樂聖殿”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已經“淪陷”成為中國演員的“鍍金大廳”。兩三萬歐元的基本場租費,無法抵禦國人的攻勢。據稱僅今年,已有130多個中國文藝團體和個人在這個舞台上表演自掏腰包、免費送票的“卡拉OK”,甚至為了表明“我們真的到此一游”偽造維也納市長簽名……

  這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情理之中,是因為,從埃及金字塔、巴黎羅浮宮等地頻現的“到此一游”,到席捲歐洲各國的奢侈品商店國人手揮現金排隊搶購的壯觀,以及部分“名流”偽造國外著名高校文憑的不良記錄,似乎我們已經“走出去”了。

  國人的維也納“鍍金”行動,足以讓我們聯想起國內各級各類聲勢浩大的行業評獎、部分領導幹部來路不明的學歷、各地泛濫的“形象工程”。金色大廳不過是上述現象的國際演示廳。

  經濟的富裕反襯著文化的落差,並放大著我們的陋習。鍍金時代虛假的金色光芒,到底反襯出哪些亂象?

  首先是誠信的缺失。商業倫理固然顛覆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論,但依然追求質量為本的理想。而誠信體系缺乏導致舍本而逐末,不是著力於把“產品”做得更好,而是努力做得更“假”,包括博眼球、面子工程,為降低成本應運而生的假冒偽劣,以及,本新聞中的偽造市長簽名……

  削尖腦袋尋找終南捷徑,背後是社會性浮躁。通向成功的“厚黑學”成為一門學問,攀登的過程無人關注。在國外關起門來自娛自樂不是羞恥,回到國內大吹大擂也不是羞恥。“成功”成為最好的遮羞布,榮耀的光環之下,飛舞著大批急功近利和華而不實的“南郭先生”。

  對成功和榮耀的追逐掩飾不住深植於內心的自卑。因此,一旦條件許可,便會轉化為世界名勝的“到此一游”、一流的奢侈品、鍍金的文憑,以及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因為“國際化”依舊是一個世俗公認的成功的刻度,足以掩飾我們內心的虛榮。

  理論上,商業運作或私人行為,只要不越出法律邊界,便有其選擇的自由。但是,淪陷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深層次的問題。我們必須從提升國民素質、培養求真務實的習慣,改變“唯數據論”的成功考核體系做起。我們本來是引以為傲的文明古國,現在,我們在經濟騰飛的路上走得夠遠,需要放慢腳步,等待落後了的心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