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聿文:于光遠的經濟思想及其現實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3-10-04 09:10:17  


 
  今天來看於光遠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有的已經實現,有的現實走在他設想的前頭,有的尚未實現,有的具體結論和設想已經過時。不論他的經濟理論於今天適用與否,這都是作為對中國經濟改革進行理論探索的一個見證,其所蘊涵的方法論和對一些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在今天也有著很大的啟示。比如,關於平等,他認為這個觀念是相對的,意味著使用同一尺度。也就是說,對某一尺度來說是平等的,對另一尺度來說就是不平等的。按勞分配以勞動作為尺度,這是一種平等,如果用需要做尺度來衡量,就是不平等;反過來,實行按需分配以需要做尺度來看是平等,但用別的尺度,如勞動來衡量,就是不平等。他曾談到,對近年有一些公平和效率的談論存有懷疑,他認為,問題不在於一般地談論公平和效率是什麼關係,而是在於不同的尺度和效率是什麼關係。這一看法有助於廓清我們在公平和效率上的一些認識。

  當然,於光遠對未來的判斷也有一些明顯失誤。比如上述對於“三個30年”中的看法,認為第三個30年中國經濟改革可以基本完成,並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與現實明顯不符,恐怕多數學者都不會同意此判斷。在這方面的一個共識是,經濟改革到今天,遠未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遠非完善。11月將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基礎性改革作為主題,就說明我國的經濟改革路還很長。土地制度、要素市場、金融體制、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宏觀調控方式的變革,乃至國企改革,都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尚未真正推進,許多制度障礙亟待打破。

  大浪淘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不能指望老一代經濟學家來替我們解答和解決今天的問題。這需要我們這代人去探索解決的辦法。十多年前,筆者曾幾次在理論研討會上見過於光遠。那時他已80多歲高齡了,雖然行動有些遲緩,可思維還是那樣新鮮與活躍。不用講稿,卻自成條理;即興發揮,而不游離主題。在大開大合中,閃出一串串思想的火花。如今,斯人已逝,讓我們深切緬懷這位對經濟改革做出過傑出貢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作者簡介:鄧聿文,和訊網專欄作者,供職於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民革中央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問題觀察者,多家報刊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幸福的權利》《中國必須贏》、《中國經濟大突圍》等書作者,主要關注和從事中國社會的轉型與改革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