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別誤讀宏觀經濟數據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07:56:48  


要避免誤判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更要避免誤判宏觀經濟政策。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最近兩個月宏觀經濟數據轉好,給市場吹進暖風。亦有輿論對近期經濟數據表示擔心,不僅懷疑經濟轉好的持續性,更擔心調結構、促改革將重回刺激信貸、投資擴張的老路。

  財經國家新聞網刊登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與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小廣文章表示,這種擔心不無道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在經濟下行、市場信心有所下降時,確實有一種慣性思維和做法在影響輿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過度依賴信貸擴張政策,並採取各種方式給中央政府施壓。慣常做法是“唱空”、“做空”,把經濟的正常調整或下行說成將要“硬著陸”,甚至預期“崩盤”,發生大的金融、經濟危機。但今年這一傳統“招數”明顯失靈,因為新一屆政府正在探索和實施新辦法來解決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同時慎用短期刺激政策“撒手鐧”。6月份發生的所謂“錢荒”現象,就是市場對新政策不適應的表現。

  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增強。每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各地紛紛醞釀並實施動輒萬億的投資規劃。比如2012年下半年央行宏觀金融政策並無明顯鬆動,但由於投資的“倒逼”,使2012年全年新增信貸比2011年多了7300億元。

  顯然,當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不可能沒有阻力,關鍵是走新路的決心。做到這點,要避免誤判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更要避免誤判宏觀經濟政策。

  文章分析,最近,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又出現“企穩回升”,認為經濟已達到底部,之後將會明顯上升,形成新的上升周期。此論有待辨析。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權威人士和機構作過兩次“企穩回升”的判斷。第一次是2009年底和2010年初,當時許多人認為,中國已克服金融危機的衝擊,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結果2011年以來的經濟增長走勢是逐年下降。第二次是2012年底,部分人又作出“企穩回升”的判斷,以為2013年中國經濟將會明顯回升,國內外大多數研究機構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在8%以上,甚至達9%以上。

  上述的“企穩回升”判斷既不符合趨勢,也容易產生誤導。受資源環境約束加強、結構矛盾凸顯、改革滯後等影響,中國潛在增長率已明顯下降。從周期性調整因素看,中國經濟仍在築底過程中但離底部已經不遠,即使築底成功後也不會馬上出現回升向上的走勢,而是進入第二個調整型增長期。“企穩回升”的誤導性在於,它包含了不合理高增長預期,如預期經濟增長將重上8%,甚至9% 10%。這一論調下,一些地方政府也想借機再“大幹快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