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特征與未來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09:03:47  


未來幾年經濟均處於調整期,增長放慢但結構調整過程會加快,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訊/近兩年的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表明,中國經濟因最終需求不足,而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調整型增長期。經濟增長率的調整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中期趨勢。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文章表示,展望2013年,由於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這兩大最終需求仍然不足,同時,深刻的結構調整過程才剛剛開始,經濟增長調整的壓力仍然很大,經濟運行將呈“增長放慢、結構調整加快”的新特征。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四大特點

  文章指出,受歐債危機和國內需求不足的共同影響,今年中國經濟調整壓力加大,經濟增長率自2002年以來首次“破8”。宏觀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一是經濟增長再下台階,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調整型增長期。

  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GDP總量為353480億元,實際增長7.7%,預計全國GDP可達52萬億元,同比增長7.8%,將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下滑的主因是出口增長的明顯放慢。預計全年出口增長7.2%,比上年回落近13個百分點。受穩增長政策的刺激,四季度乃至2013年的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回升,但這不是調整趨勢的改變,僅僅是一次“反彈”而已。

  最終需求不足是調整的主因,這與1997-2001年間的調整非常相似。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經濟增長率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兩大最終需求不足。一是消費不足,二是出口不足。2011年是經濟增長率下調1.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消費不足。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1.1%,比上一年回落3.5個百分點,同期出口和投資都處於高增長水平。因此,消費不足是2011年經濟增長率下解的主因,而不是許多人認為是由於金融政策緊縮。而2012年經濟再下行1.4個百分點的原因也十分清楚,投資繼續較快增長,消費增長與上升持平,出口增長放慢成為2012年經濟再下台階的主因。

  出口不足,加上消費不足,就是最終需求不足。而且,各種跡象表明,這兩大最終需求未來一段時間能都將繼續保持調整趨勢。因此,我們認為,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慢是趨勢性的,而不是“幹擾型”的(如宏觀調控、自然災害或外部衝擊等因素的幹擾)。以增加投資為重點的刺激政策不可能改變經濟調整的趨勢,只會帶來“反彈”效應,同時,將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暫時舒緩,但不會改變調整型增長趨勢。

  1997-2001年中國經濟第一次處於“調整型增長期”的經驗表明,這次經濟增長的調整估計時間更長,調整的力度也可能更大,因為新的調整型增長,不僅受中長期周期的影響,而且受發展階段的影響。中國2009年人均GDP已達中等收入水平,結構調整滯後使新的增長動力一時難以形成。同時,我們還面臨強大的外部壓力(世界經濟低迷,復甦缺乏可持續性)。因此,我們不能輕言調整結束,輕言底部,要做好長期應對準備。一味的靠政策放鬆救市更不是辦法,如果這樣會失去大好的調結構、提升能力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