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藝謀超生事件:沒調查還是沒進展?

http://www.CRNTT.com   2013-10-18 17:00:55  


被傳嚴重超生、有7個孩子的張藝謀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訊/5個多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張藝謀超生事件以及“葫蘆爹”的稱號似乎已被人漸漸遺忘。近日,記者聯繫到了無錫市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張藝謀超生事件仍“沒進展”,而該負責人在5個多月前就是這麼回答的,並提醒記者“悠著點”。此間中國青年報今天登載鄧海建的文章“張藝謀超生事件:沒調查還是沒進展?”:

  再度聯手鞏俐拍新片,簽約新電影公司做掛名老板。近期,張藝謀可謂春風得意,與之相對的是,5個多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超生事件以及“葫蘆爹”的稱號似乎已被人漸漸遺忘。近日,記者聯繫到了無錫市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張藝謀超生事件仍“沒進展”,而該負責人在5個多月前就是這麼回答的。(《現代快報》10月17日)

  超生或者非超生,該不該生或者該繳多少社會撫養費—這些問題,因為地方計生部門的“羞而不語”,嚴肅的公共議題繼而淪為流言四起的花邊謎題。倏忽將近半年,地方計生委回應的最大進展莫過於從“了解情況”到“介入調查”,相關負責人始終表示沒有實質性進展。

  大道不暢,小道必猖。不免讓人想起傳播學學者克羅斯曾提出過的“謠言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這也無怪乎數月來,坊間各式說法甚囂塵上。態度不友好的“沒進展”,究竟是竭盡全力後的無奈之詞,還是拖字訣下的傲慢之語?

  當然,即便果真是窮盡一切努力之後而“沒進展”,也該給公眾交代清楚:努力幾何、困局何在、如何破局?總不能把“沒進展”這個禿頭禿腦的結果,當作合情合法的理由吧。

  面對類似“正在調查”而最終淪為擠牙膏式的公共事件,恐怕不能僅靠媒體增加監督喇叭的分貝,最重要的還要制度給力。輿情事件發生後,當事部門如何處置,主管部門如何密切關注,不能總是賴於“領導重視”或官德自覺。那些膽敢以“沒進展”糊弄輿論監督的部門或人員,算不算另一種“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但願“葫蘆爹”事件,僅僅是一場回應技術上的烏龍而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