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緬懷侯仁之:文化人一遭捧 就成了工具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16:02:25  


《侯仁之》封面
 
陳光中:侯仁之生前遭遇過很多人的攻擊

  10年前的一個偶然機會,陳光中結識了侯仁之先生。用了整整3年時間,陳光中終於寫完了《侯仁之》。

  侯仁之一直不同意陳光中為自己寫傳,對於《侯仁之》的出版,先生始終不曾公開表示同意,但也不明確表示反對,侯老的最後幾年,基本是在醫院讀過的,而陪伴他的,總有這本《侯仁之》。

  通過採訪和寫作,陳光中漸漸體會出侯老獨特的表態方式,他很少激烈表達,卻寓褒貶於不經意中,與很多人想象的情況正相反,頗有一批“拆城愛好者”對侯老不滿,從侯老的謹小慎微中,可猜測出一代學問大師身上曾背負的沉重壓力。

  侯老去過的地方我都跑遍了

  一位在北大當教授的朋友曾聽過侯老的課,和他比較熟,問我願意不願意去拜訪一下。剛開始我很擔心,彼此不認識,這麼闖過去,是不是有點太貿然了?結果出乎意料,侯老非常好說話,很客氣地接待了我們。

  和侯老熟了一點,我提出想給他寫一本傳,侯老馬上拒絕了,他覺得沒什麼可說的,世界上比自己了不起的人太多了,沒必要寫他。

  我不想放棄,就偷偷做準備,侯老是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我對此完全是門外漢,只能一點點學起來,用了一年時間,我將侯老全部著作都看了一遍。後來又到全國各地去採訪,凡是侯老曾呆過的地方,我都跑了一遍。

  一次閑聊,我把去過的這些地方和侯老講,侯老有點吃驚,沒想到我能這麼認真,從那以後,他至少不再反對我為他寫傳了,雖然也沒說同意。

  以為稿件被侯老槍斃了

  我的書計劃寫20章,寫到10章時,我把稿件交給侯老看,侯老依然沒說同意,但把文稿中錯誤的地方都改了過來,侯先生的夫人張瑋瑛先生尤其細致,把文中提及侯老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時老師的英文姓名一一訂正,並修改了其中錯誤的譯法。

  我當時很釋然:改了這麼多,說明侯老開始接受這本書了。

  基本快寫完時,我又把手稿交給了侯老,不久後,侯老的大女兒侯馥興打電話來,說星期五咱們見面談一下吧。口氣很嚴肅,這下可把我給嚇壞了,以為稿件被槍斃了,當時是星期一,我騎自行車一口氣跑到北大,給她打電話,說:我現在就在北大,能不能今天見面先聊聊?侯馥興說:還是星期五談吧,等我全部看完了。

  忐忑不安地等到星期五,侯老、張先生和侯馥興在家中接待了我,他們一頁頁給我講修改意見,這下我明白了:我的書他們認可了,不然不會這麼認真。

  書,終於寫完了,可此時已是2005年8月份了,侯老的生日是12月6日,我想把它作為生日禮物獻給侯老。一般情況下,圖書的出版周期是半年,稿子交給其他出版社肯定來不及了,寫《城記》的王軍推薦我去找三聯出版社。

  那時我也不知道天高地厚,直接就跟人家說:必須12月5日出版,否則要罰你們錢。搞得人家很為難,這樣的書未必有市場,還催得這麼急。三聯當時一位副總果斷地拍了板:這種書,就算賠錢也要出。

  這本書之所以叫《侯仁之》,而非《侯仁之傳》,是考慮到“生不立傳”的習俗。經過大家的努力,這本書在侯先生生日前面世了,在北大辦的首發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