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新海軍戰略主導海上大演習

http://www.CRNTT.com   2013-10-27 10:09:37  


 
  據了解,中央軍委是在寄望於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的戰略評估下,決定舉行這次海上演習的。歷來西方世界奉行“以島制陸”的戰略,對付在歐、亞大陸崛起的強國。對第一、第二島鏈實施切實有力的控制,足以在平時監視、控制大陸強國深入太平洋,而在戰時則可以一舉剝奪大陸強國對全球資源的利用,一劍封喉,可謂進退皆宜。第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對“以島制陸”戰略的貫徹尤其重要。

  中國海軍北海、東海和南中國海三大艦隊均參加這次演習,而且是從遠隔數千公里的不同軍港出發,在預訂時間抵達西太平洋的不同海域,按期舉行不同科目的實兵對抗演習。這是中共建國以來在最遠海域舉行的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不用說實兵對抗的具體科目,即使就指管通情有效運轉,使得演習得以如期順利舉行,就是一項特別複雜的系統工程。演習難度之大,得未曾有。

  以美國、日本為主軸的“亞洲北約”也會特別關注這次演習,絕不會掉以輕心。迄今“亞洲北約”尚未出台,卻也隱然成形,依稀可見了。美、日兩國必然會出盡法寶,對這次演習進行全程的偵察和監視。可以預期,中國海軍在演習中也將全面檢驗反偵察、抗干擾的能力。

事態演變趨向令北京不安

  若干專家或謂這次演習是對美、日、韓三國本月在黃海舉行的海上演習的回應。因為美、日、韓三國13日剛在黃海舉行以航母戰鬥群為核心的演習,而中國海軍繼17日剛在黃海舉行有上百艘戰艦參加的演習以後,緊接著又在西太平洋海域舉行實兵對抗演習。這一說法似是而非。

  首先,大規模軍事演習都是北京決策層事先審閱軍委呈交的報告,商議以後作出決定,由各軍兵種、各相關部門協同擬定演習計劃,經總參、軍委先後審定並批准演習計劃,再由導演部門執行跨軍兵種、跨部門的協調,並同地方行政機構進行配合,這要花費大量時間。像這次空前規模的海上演習,從中央作出決策,到18日演習啟動,非半年不辦。根本不可能在數日內即訴諸演習的形式對美、日、韓三國黃海演習作出回應。持有這一觀點的專家對決策程序過分隔膜了。

  與其說三國黃海演習是關於海上演習的決策背景,不如說去年以來東京在釣魚島爭端上的立場過於決絕,甚至變本加厲,而華府對此爭端的立場從曖昧反覆轉而傾向於東京,事態演變的趨向益發令北京惴惴不安,這才是海上演習的決策背景之一。

  本月中、越兩國關係獲得改善,也印證了北京的有關決策。15日,在李克強總理訪問河內期間,中、越兩國發表《新時期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切實管控好海上分歧,不採取使爭端複雜化、擴大化的行動,用好兩國外交部海上危機管控熱線,並成立工作組聯合研究開發南中國海。這說明了在上述決策背景下,北京決定在南中國海收縮戰線,以強化在東海方向爭端上的立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