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383”與三塊硬骨頭

http://www.CRNTT.com   2013-11-03 09:10:27  


 
  時代周報:中國社會走向利益多頭化、觀念多元化的趨勢已經沒有力量可以阻擋。但是,“分權”而能“統一”,“多元”而能“一體”,並不是一件易事,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即是如何多元又穩定的問題。你對此是怎麼看的?

  吳稼祥:中國歷史上的不穩定,主要不是因為多元的問題,而是因為政治結構過於僵化和單一。也就是說,沒有那個容器,就裝不了那個東西。所以,我們說的多元化,不是必然會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如果說有了一個彈性的政治體制,相輔相成的,相互救助的,就能把多元化容納在裡面。我並不認為多元主義必然會帶來不穩定。

  中華文明是一個不斷地融合多元文化的文化體,因此不要太自卑。程序化只是一個規則,最重要的還是權力的來源,既然權力來源於人民,就要保障人民能夠驗證執政者的權力,否則,說多少話都沒用。那麼,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選舉”,用四個字就是“選舉”加“政黨”,用六個字就是“選舉”、“政黨”加“制衡”,談的無非就是權力的來源、權力的競爭以及權力的制衡,除此沒有任何靈丹妙法,不可能有。

  時代周報:你對知識分子群體中正在出現的一種傳統文化轉向,尤其是其中的新儒家群體有一種和政治聯姻的趨向,怎麼看?

  吳稼祥:這種潮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確實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的營養,也有很多的成分我們應該去堅持的,沒有任何的民族文化是可以割斷的。毛澤東曾經把它割斷,但後果非常差。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所以,我的“公天下”主張,也特別想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思想繼承下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叫得最響的某些人有別的想法,不排除某一些反對現代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的人來借用作擋箭牌,這種可能也存在。

  人物簡介:吳稼祥,1982年2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11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高級研究編輯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副研究員;2000年3月赴美客居坎布裡奇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3年。長期從事經濟、政治、國際政治、企業戰略以及中國傳統謀略思想研究,在政界、學界和商界均有閱歷。

摘錄

  “經濟新政有三個抓手,一個是城鎮化,一個是自貿區,還有一個是審批制。但是所有這些事情,只能先開個頭,現在成不了氣侯,就像下圍棋在角上掛一個子,先下到這兒,逐漸地再下子,才能成氣侯,但是,哪個子必須下,這就是博弈。”

  “所有這些改革,都不能太急,越是重大的改革,越需要鋪墊。我認為,就像當年鄧小平吸取此前的歷史教訓一樣,今天的領導人也在吸取教訓。”

  “我有一個比喻,城鎮化是一只好鳥,但它必須有兩只翅膀,一只是業態,一只是生態。中國的城鎮化問題,儘管政策引導很重要,但歸根結蒂它是一個演化結果,所以,要長遠考慮,不能操之過急、一哄而上。”

  發布時間:2013-10-31 01:05:16 時代周報 | 257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