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信海光:中國社會為什麼會“江湖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12:10:57  


 
  既然江湖的一大特點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進了江湖,多少一定會沾上血腥,那就只能接受“哪能不挨刀”的結局。

  媒體的江湖化道理其實也一樣。名門正派、左派右派,但真正堅持原則,君子固窮的又有幾派?現在流行的是標簽、是定位、是slogan,目的多是為了銷售。人們見了大V的倒掉會非常失望,以為偶像垮塌,殊不知,你看到的本來就只是一個大V的定位,只是一種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售的格調。

  或許有人問,江湖上也有自己的規則,如果這些規則能夠落實,就也不錯了,客觀上說也屬於一種公平,我們可以弘揚善的江湖規則,作為生活潛規則而成為法律的實用性補充。教授們講的適度的腐敗也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不就是這個道理嗎?相比於不收錢也不辦事,收錢辦事總能提高效率,而江湖規則就是了防止你“收了錢也不辦事”。

  但與法律相比,江湖規則卻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就是缺乏普適性,而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和偶然性。法律講究的是違法必究,但在江湖上,惡人受懲往往只能怪他們運氣不好,被替天行道的大俠恰好遇到了。所以,江湖上還流傳著聊以自慰的另一句名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黃遠生在民國初撰寫《游民政治》時會說:“吾國數千年之政治、一游民之政治而已。”
 
  社會為什麼會江湖化?這與江湖化的另一大特點--沒有下限,比爛--密切相關。
 
  比爛,用科幻小說《三體》裡提到的思想來說就是“降維競爭”。降維競爭是劉慈欣提到的一個大膽的逆達爾文似的設想,進化論講究的是優勝劣汰,但降維競爭卻主張主動把自己的生存起點降低,然後把生存環境也搞爛,從而使優秀者無法生存,達到劣幣驅逐良幣的目標。
 
  我不能說劉慈欣受了王朔多少影響,但王朔似乎應該是這種比爛哲學的公開提出者,比如“我是流氓我怕誰”......發展到今天,這句話的解讀就是“人至賤則無敵”。注意,賤這個字與惡和壞是有區別的,它具有一種中國式聰明,風險很低,是提倡不擇手段的、冒險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的進化與發展。
 
  在降維競爭與比爛哲學指導下,一大批中國企業獲得本土成功,它們成功的把市場攪合成爛泥坑與沼澤地,自己則化身為喜歡爛泥的烏龜,這就是沼澤地效應。所以,在市場化初期,很有一批國際大牌敗在中國的沼澤地裡,那些生存下來的,則被同化。所以,以後再見了星巴克中美兩地不同價,沃爾瑪販賣隔夜肉之類的也不要大驚小怪,非如此,你根本就見不到他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